巴州零距离07-31 23:52
7月30日,位于巴州和静县的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山花烂漫,来自库尔勒的旅游职业经理人余以粮陪同来自河北的游客在此游玩。“他们探秘森林,沉醉花海,畅享温泉,玩得非常尽兴!”余以粮说。
“我推荐您沿环博斯腾湖公路自驾,这条线路串联起莲海世界、孔雀海滩、白鹭洲等10大景点……”在库尔勒大漠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鹏正在向租车的广东游客热情推介。游客尽兴的笑靥,从业者专业的规划,正是巴州旅游业蓬勃脉动的生动写照。
新时代,乘旅游兴疆战略东风,特别是自治区将文旅产业纳入“十大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的机遇,巴州正以空前决心,吹响“旅游兴州”号角。一场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系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的深刻变革,正在这片热土澎湃涌动。
交通先行:激活全域棋局
交通,是撬动广袤巴州文旅版图的支点。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构建内畅外联、快进慢游的立体交通网,是巴州落子全域旅游的关键一招。
游客在环博斯腾湖公路白鹭洲景区参观。记者 薛兵 摄
随着“空中走廊”复航与“环湖金线”贯通,崭新的交通格局正深刻重塑时空体验与产业布局。
2025年7月21日,新疆通用航空公司执飞的G11101航班降落在海拔2506.85米的天山深处,和静巴音布鲁克机场迎来复航首批旅客。库尔勒到巴音布鲁克的时空距离显著缩短,六七个小时的山路,化作一小时的云端旅程。这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空中观景廊道”,串联草原壮阔与天际辽远,为区域协同与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空动力”。
巴音布鲁克机场复航,是巴州“航空+旅游”融合的里程碑。它极大提升了景区可达性,并通过这一高效节点,有机联动独库公路、那拉提草原等北疆名胜,为游客编织更丰富、更自由的旅程。
若说空中航线是“快进”动脉,地面路网则是“慢游”经络。
2024年9月15日,全长239.2公里的环博斯腾湖公路正式通车,如金色哈达,串联起中国最大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的沿岸风光。此路一举破解景点分散、交通不便的瓶颈,“引流”效应立竿见影。2024年国庆假期,仅和硕段日均车流量就突破万辆,带动该县游客量同比激增超50%,沿线金沙滩度假区接待量飙升360%。
和硕县金沙滩旅游度假区游人如织。通讯员 杨家佳 摄
数据背后,是民生的喜悦。在金沙滩景区交汇处,牧民阿勒同才次克通过出租骆驼、售卖驼奶,年收入超过20万元。“路通了,游客多了,驼奶都供不应求!”她的笑容灿若阳光。这条路,已成为沿线百姓的“增收路”。
“天路”与“地网”并进,为巴州旅游编织起高效便捷的立体网络。空中通道实现核心景区与城市的快速连接。地面环线将散落的景点串珠成链,丰富了自驾与深度游体验,惠及沿线民生。这一交通格局的重塑,不仅是基础设施的跃升,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它为巴州旅游“全域一盘棋”高质量发展打通了关键节点,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文化赋能:点燃产业引擎
交通为骨,文化铸魂。巴州深知,便捷抵达仅是起点,唯有深挖活化璀璨多元的文化瑰宝,通过“文化+”“体育+”等深度融合,方能创造不可替代的独特体验,变“流量”为持久“留量”,点燃产业内生引擎。
一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大戏”,正在巴州大地精彩上演。
2025年盛夏,和静县巴音布鲁克草原成为欢聚之地。为期五天的第二十五届东归那达慕大会,吸引游客58.8万人次,拉动消费近1.5亿元。这一现象级盛会,生动诠释了巴州文旅融合之道。
和静县第二十五届东归那达慕大会开幕式现场。记者 赵富强 摄
那达慕,这一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盛典,在和静县的匠心打造下,早已超越单纯的民俗展演。赛马奔腾,搏克角力,射艺精湛,尽展草原雄风。“安达组合”奏响马头琴新韵,燃爆全场。品烤全羊、习非遗手作,多元互动融汇文体旅商元素,激活传统节事新活力,打造魅力文旅品牌。
和静县第二十五届东归那达慕大会射箭现场。记者 赵富强 摄
那达慕大会的成功并非孤例,而是巴州系统性推进“N+旅游”融合发展战略的缩影。如今,遍布全州的各类主题活动,已形成“月月有主题、季季有亮点”的生动局面。从“文化+”的深度挖掘,到“非遗+”的活态传承,再到“节事+”的品牌塑造和“赛事+”的跨界引流,巴州正以多元融合的笔触,描绘动人的文旅画卷。
游客在轮台县参观西域都护府博物馆。记者薛兵摄
春赏库尔勒香梨花开如雪,夏观博斯腾湖千帆竞捕捞鲜,秋览轮台胡杨林鎏金铺展,冬享冰雪奇缘欢乐嘉年华……巴州依托八县一市丰富多元的旅游资源,匠心打造四季品牌,各类活动深度融合壮美山河、特色物产与多彩民俗,有效激活全域旅游新动能,为优化供给结构、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夏天的轮台县塔里木胡杨林景区吸引众多游客。通讯员 李新芳 摄
深度的文旅融合,驱动巴州成功将单一观光游,升级为集文化沉浸、节事狂欢、体育激情、康养休闲于一体的复合型体验。这种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的模式,不仅深度契合游客多层次、个性化需求,更成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壮美巴州”注入澎湃生机。
产业升级:擘画诗与远方
服务,是检验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终极标尺。巴州清醒地认识到,高质量发展,不仅在于“引人来”,更在于“留住心”与“促重游”。
一场从顶层设计到末梢神经,从硬件提质到软件升级的“内功淬炼”全面铺开,旨在锻造产业综合竞争力,擘画将巴州打造为新疆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宏伟蓝图。
“十四五”以来,巴州深入实施文化润疆与旅游兴州战略,以景区提质、文旅融合、品牌创优为重点,制定《促进自治州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系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精心打造“丝路山水·壮美巴州”品牌,持续提升重点景区影响力,打造系列特色文旅节事活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游客在库尔勒市阿瓦提乡吾夏克铁热克村香梨小镇参观 。记者 薛兵 摄
2025年3月,自治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全面提升:吃,创新菜品、提升品质,打造特色美食街区,以美食“留胃留心”;住, 建设高品质酒店,优化服务,确保游客“住得下、住得好、住得舒心”;行,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完善配套,便利高效抵达与沉浸游览;游,完善设施,推动景区提档升级,优化游览体验;购, 融合文旅、农旅,推广玉石、特色果蔬及“巴州好礼”文创,丰富供给与场景;娱,繁荣演艺市场,办好音乐节、文化节、体育赛事等,拓展休闲选择。
硬件升级有形,服务的“软实力”则决定最终口碑。巴州深谋远虑,在全州掀起服务品质提升行动。针对旺季停车难、加油难、如厕难、通讯不畅等痛点,州县联动,增设临时车位、优化交通组织、投用智能厕所,全力补齐短板。持续强化涉旅从业人员专项培训,覆盖礼仪、应急、文化讲解等内容,全面提升服务专业化、人性化水平。
游客在和硕县马兰军博园参观 。记者 薛兵 摄
智慧营销同步发力。与携程等头部平台深度合作,借力大数据精准定位市场、推广产品。构建强势新媒体矩阵,联动官方媒体与旅游达人、网络大V,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持续强化“丝路山水·壮美巴州”品牌形象。
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动力在于改革创新。巴州以刀刃向内的魄力,深化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盘活国有旅游资源,激发国有旅企活力,为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市场动能。
2024年,全州接待游客突破4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36%和52.2%。
游客在尉犁县参观丝绸之路 · 长城文化博物馆。记者 薛兵 摄
天山巍峨,昆仑莽莽,塔克拉玛干的浩瀚金沙与博斯腾湖的万顷碧波在此辉映。这片名为巴州的土地,承载着张骞凿空的足迹、楼兰古国的神秘、土尔扈特部东归的壮歌、“两弹一星”的荣光。厚重的历史积淀与雄奇的自然风光,熔铸成“丝路山水·壮美巴州”的独特灵魂。
如今,乘着文旅融合的东风,巴州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与活力,将这份得天独厚的“诗和远方”,锻造成触手可及的体验。从天山雪峰到大漠金沙,从东归故土到楼兰秘境,一幅以高质量发展为笔、以万千游客向往为墨的壮美画卷,正在新时代的丝绸之路上磅礴展开。
编辑: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