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县融媒体中心10小时前
夜幕降临,7月28日,在焉耆县焉耆镇文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趣味夜校的老师还没到,不少中青年群体已经陆续来到书画室内签到。“以前下班后的空闲时间就是喝酒吹牛、上网打游戏,要么就是窝在家里刷手机,现在下班了就来趣味夜校,既能交朋友又能放松学习,有了好去处。”焉耆县龙苑公馆小区居民艾合买提·买买提说。
中青年尤其是上班族弱参与一直是基层治理中的共性问题。在阵地全覆盖、活动常态化之后,如何解决好“供需矛盾”,让现代文明“人人参与、人人共享”?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活动载体为抓手,引入夜学、夜娱、夜运动等“拼多多”式的文明实践“夜模式”,有效激发群众参与意愿,让文化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拼师资,“趣味夜校”别样“夜生活”
将文明实践趣味夜校开设在社区的“十五分钟便民服务生活圈”内,群众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上课,从家到教室步行往往仅需步行几分钟便可到达,新鲜出炉的热门课程第一时间便可送到群众“家门口”。
课程开设前,焉耆县焉耆镇文化社区通过电子问卷的方式开展需求调研,详细了解中青年群体需求偏好、时间要求等因素,与焉耆县社科联、文联、妇联、共青团等建立“公益+低偿+志愿”的多元课程供给模式。挖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治区书法家协会会员、网红大V,本地书画社、瑜伽馆专业老师,成为趣味夜校主理人。开设茶道体验、美妆美甲、插花剪纸、瑜伽健身、书法绘画、文学漫笔等公益课程。
图为:焉耆县焉耆镇文化社区“趣味夜校”瑜伽健身课。王怡晨 摄
趣味夜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不仅空调、投影、无线网络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更吸引到了“老年助餐服务中心”“供销社惠民超市”“惠民健身房”等个体入驻。通过全体学员平摊课时费的方式,10元一节的瑜伽课、15元一节的美甲课成为了现实。为居民搭建起乐学、善学、好学的文化平台,推动优秀文化资源下乡村、进社区。
“趣味夜校开设的vlog拍摄与剪辑、瑜伽健身等课程报名人气最火爆,前来咨询的上班族也很多。”文化社区党委书记王莉莉说。据悉,趣味夜校每期课程约为1小时,每班招收20名学员,基本以辖区居民居多,还有不少是志同道合,一起来交流学习的“搭子”。
夜幕降临,在瑜伽课堂上,授课老师耐心指导,学员们充分舒展、放松身心。“心里一直有练瑜伽的想法,看到社区文明实践站开设的趣味夜校有瑜伽课程,就毫不犹豫地就报名了。”文化社区颐景园小区居民张兰说。
拼空间,“晚间舞台”点亮“夜时光”
“我马上上台,麻烦志愿者小哥帮我拍照啊!”焉耆镇文化社区颐景园小区居民阿丽艳·艾海提和朋友相约来到社区“晚间舞台”现场一展才艺。
近年来,“村超”“村晚”持续出圈。焉耆县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花儿”已在民间流传百年。经典曲目《雪白的鸽子》《花儿与少年》等歌词更是朗朗上口,曲调饱满、热情洋溢,深受各族群众喜爱。
焉耆县因势利导,通过错时利用、复合使用,将乡镇文化广场、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小区广场等纳入晚间服务体系,盘活用足“街头巷尾”各类公共文化体育开放空间,把舞台搭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一个个“小而美”的“晚间舞台”迅速聚拢起人气,唱“村K”、品美食,让更多夜间场景融入城市文明。
“忙了一整天终于有可以放松的地方了。”焉耆县焉耆镇上四号渠村党支部副书记乃比艳·牙生每天下班后,都会和同事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晚间舞台”,点一杯蜜雪冰城,撸几串烧烤,嗦一份凉皮,惬意的听听歌。
图为:焉耆县焉耆镇文化社区“晚间舞台”。王莉莉 摄
“开都河的水啊静静淌,流过佛寺斑驳的旧墙……这首歌是焉耆本地群众创作的《焉耆的月亮》,焉耆‘流沙河’舞蹈队还根据歌曲自编自导了一段舞蹈。”焉耆县文联副主席常其安说。虽然“晚间舞台”的演绎人员大多数非科班出身,但凭借着“唱‘村K’,共赴梦想,‘全民欢歌’有才你就来”的理念吸引了众多民间艺人和文艺爱好者参与,并迅速在网络直播平台走红,成为炙手可热的“爆款”。
“这个好”“焉耆精神”“百姓舞台”各类网络评论的刷屏汇聚了网络正能量,文化的力量潜移默化地融入日常生活,欢乐的舞台成为文明美好生活的“充电站”。截至目前,焉耆县已建立62处“晚间舞台”,入夏以来,开展各类夜间文艺活动1250余场,如“星火”般点亮了夏日夜幕下的城市。
拼人气,“健康夜舞”释放“夜活力”
“白天天气热,在家不想不出来,晚上带着孙女出来跳广场舞,现在生活真是越来越多彩。”焉耆县永宁镇南河社区南岸一号小区居民马彩霞说。
广场舞作为一种融合舞蹈、健身和社交的形式,在新疆已成为时下居民最热衷的健身活动。焉耆县各公园、广场、体育馆等文明实践点,晚饭后,居民群众便陆续聚集起来,领舞的文化志愿者与居民整齐排练的身影成了公园、广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在几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
“原先舞队跳舞有时直至深夜,影响到周边居民休息,经常发生口角。”焉耆县流沙河舞蹈队领队蔡国红让队员们换位思考,经过共商共议,主动提前了跳舞的时间,也降低了音乐噪声。
针对广场舞爱好者多为中老年群体的实际,焉耆县细化制定《广场健身舞管理办法》《广场舞爱好者自律公约》,建立领队管理机制。采取结对交友、促膝谈心等方法,加强“空巢”老人思想疏导,广泛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科普健康等宣传。近年来,焉耆县广场舞领队和骨干协助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6起。
今年,焉耆县又研究制定印发《城乡群众“唱起来跳起来”文化活动方案》,把普及推广普及广场舞、健身操当作健康工程、幸福工程来建设,把广场舞活动打造成全民健身、文明培育的重要平台。通过举办“我们村的舞”群众舞蹈大赛、“石榴籽·工会杯”健身操比赛,践行“以舞会友、健康快乐、精彩人生”的宗旨,点燃群众崇善之心、爱美之心、健康之心,营造“跳广场舞、做文明人”的浓厚氛围。
图为:焉耆县“我们村的舞”群众舞蹈大赛。姬智明 摄
在焉耆县“我们村的舞”群众舞蹈大赛中,来自10个乡镇场的舞蹈队轮番上阵,尽情挥洒活力。整齐划一的舞蹈、文明有礼的队伍,一举改变了“广场舞大妈”的不良印象。从单调健身到以舞会友,从孤独空巢到舞出活力,从迷恋牌桌到共舞文明,群众幸福指数在广场舞活动中持续提升。
解决一个问题构建一套生态,焉耆县积极探索文明实践“夜模式”,持续激活群众参与活力,让文化在润物无声中激荡人心,让文明的幸福底色越来越足。
编辑: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