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钟菡
电影《南京照相馆》自7月25日上映以来,票房、口碑持续走高,引发观众共鸣。昨天,影片导演申奥,主演刘昊然、高叶、杨恩又等来沪路演,并接受媒体采访,介绍创作背后故事。
据灯塔专业版,截至昨天19时36分52秒,《南京照相馆》票房突破5亿元,目前豆瓣评分8.6,灯塔专业版AI预测总票房达31.70亿元,有望成为今年暑期档首个爆款。影片约70%场景在车墩的上海影视乐园拍摄。
《南京照相馆》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以一家照相馆为线索,以几个生活于南京的普通人在大屠杀期间的遭遇串联故事,通过他们冲印底片的过程展现侵华罪证的曝光,让历史“具象化”呈现在观众眼前。
导演申奥是影片编剧之一,他介绍,在做剧本时,了解到南京保卫战和南京大屠杀的发生跟淞沪会战的激烈交战有很大关系,整个屠杀事件不只发生在南京,从上海到南京的一路上,包括苏州、常州等城市都遭到了屠戮,“在创作时的心情是极度悲痛的”。
《南京照相馆》路演重走了这条抗战之路,从南京、沈阳、大连到上海,主创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走走逛逛,曾经遭受战争苦难的城市,如今都呈现出现代化繁荣昌盛的模样。电影中,刘昊然饰演的邮差本名苏柳昌,阴差阳错以照相馆学徒陈永泰的名字活着。刘昊然表示,正如不少网友的解读,“阿昌”“阿泰”的名字背后,有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寓意。
“我很喜欢这两个名字。”他补充,自己看到有网友解析,躲在照相馆里的人,最后逃出去的一个姓金,一个姓林,谐音南京旧称“金陵”。“在剧本创作初期开始,导演、编剧就希望这些名字承载每个角色的底色,以及我们的希望。”
在剧本创作和拍摄过程中,导演尽量克制,不要让太过血腥的镜头频繁出现。饰演林毓秀的高叶回忆,“路演中,导演有一句话让我很感动。这样的题材很多史实在大银幕上不可规避,很多小朋友可能不太适合看这部电影。但是没有关系,电影已经拍完了,电影就在那里,电影可以等到他们长大。”
电影中让不少人听哭的童谣“城门城门几丈高”来自演员王骁的提议。“他在采访一位照相馆老师傅时问,那个年代没有计时器,该怎么计算时长,老师傅说通常是一首曲儿,歌唱完后,时间刚好。王骁就想到那首老童谣。后来编剧来探班时,提到想把这首童谣加进去,于是一拍即合。”
电影中最为催泪的一幕是阿昌、林毓秀与老金一家三口拍摄全家福,照相馆主老金(王骁 饰)转动幕布,布景切换至北京长城、杭州西湖、上海城隍庙、武汉黄鹤楼等,以这种方式让女儿金婉仪(杨恩又 饰)“游历大好河山”,也让观众感受到“寸土不让”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原本,影片中设计让所有人都流泪,但拍摄那天杨恩又主动把导演叫到一边,聊一聊自己的创作想法,“剧本里让我哭,但我不想哭。因为她一直在地下室,没有见过日本人,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在这场戏里,她以为爸爸还是像往常一样在跟自己玩游戏。”申奥充分尊重了这位年仅11岁的小演员的创作想法,“我听完觉得特别好,这才是人物符合逻辑的反应”。在那场戏里,金婉怡和其他大人的反应不一样,反而给观众带来更加残酷的感受。
“在创作时,我们不把镜头对准暴行和血腥,不想让这些元素成为贩卖情怀的噱头,更希望让观众看到朴素劳动人民在战争背景之下所绽放出来的人性微光,用照相馆的一点点光亮去照亮整个南京城老百姓的内心,同时也点燃真相。”申奥说,电影的英文片名没有直译,而是翻译为Dead to Rights,意为铁证如山,与影片想表达的主题一致,也传达向死而生、矢志不渝的信念。“拍摄这部电影除了让观众感受到极度的悲愤,更重要的是激发出心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