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客户端11小时前
当人与动物越来越紧密地生活在一起,就要求必须强化法律的刚性约束,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慑
近日,在镇江丹阳市一小区内,两名养狗人带着两只杜宾犬出现在地下车库时,未拴牵引绳,引起一名路过男子不满,双方发生口角,该男子旁边还有一位女士怀抱幼童。据报道,该事件已妥善处理,双方当事人认可事情处理结果。记者从涉事辖区物业公司负责人处获悉,警方已经找到养狗的当事人,养狗人还买了礼物去对方家里登门道歉。
从视频看,现场火药味十足。路人称要“打死狗”,养狗人反问“咬你了吗?咬你了吗?”另一名养狗男子则说“吓到你了那你走啊”。
这算得上近年来“人狗冲突”的一个典型场景。大狗环伺在侧,行人紧张焦虑,养狗人则要放松得多:没咬你,你紧张什么?害怕你就走开。
人与狗,尤其是像杜宾这样的大型烈性犬共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内,产生紧张、害怕等情绪并不难理解,何况还带着一名幼童。这种恐惧本身是一种精神上的伤害,难道非得下嘴撕咬才算伤害吗?
从养狗人的角度讲,应该有最起码的克制,拴好牵引绳。大型烈性犬不拴绳出门,本身是一种不负责任,是对公共规则和法律法规的漠视。
目前,国内多地都列出禁养烈性犬名单,杜宾犬多在禁养之列。查阅镇江市限养区内禁止饲养烈性犬品种,杜宾犬也在其中。同时,多地的养犬管理要求中都提到,携带犬只外出时应牵绳。在国家立法层面,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将如遛狗不拴绳导致动物伤害他人的行为,纳入治安处罚。再看动物防疫法,规定携带犬只出户的,应当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防止犬只伤人、疫病传播。
可见,无论是属于禁养的犬种,还是不牵绳的操作,养狗人的行为都有失当之处。此事或幸于没有产生实质性伤害,但“妥善处理、登门道歉”终归不是解决类似纠纷的根本办法。长远来看,还要从源头协调平衡好人与狗、个人权利与公共安全的关系。
其一,针对饲养禁养犬的行为,有哪些处理办法,谁来执行罚则等,应该有明确且统一的要求。其二,社会管理应更精细化,以跟上养宠的潮流。比如,目前有多地通过立法方式,明确饲养宠物不仅需要登记办证,而且要求为其植入芯片,实现对宠物的全流程管理。
当人与动物越来越紧密地生活在一起,就要求必须强化法律的刚性约束,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慑。比如,不养禁养犬、遛狗拴绳等应成为不可逾越的底线。同时,社区、物业等也应在日常管理中发挥有效作用。而最主要的养狗人,爱狗也应守卫共同的文明,做文明养宠的践行者。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胡栖安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