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4小时前
原标题:扎根西部,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实干创造未来——“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追梦人·出彩00后②)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20日 第 05 版)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新疆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勉励广大青年“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广大青年人的接续奋斗、实干奉献。近年来,有大量00后选择到西部,扎根在基层,在广阔天地间成长成才。他们为什么选择西部热土,在这里收获了哪些成长?记者近日走近投身西部建设的00后年轻人,听他们讲述成长中的故事与所思所得。
——编 者
两年前,站在山西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园里,00后闫泽峰脸上还有着面对毕业的迷茫,直到看到宣传栏上的一张西部计划宣传海报。
“去边疆历练很有意义!”辅导员这样说。
“年轻人要做点有意义的事!”爷爷也鼓励他。
闫泽峰没再犹豫,交了报名表。
从家乡山西到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3000多公里的距离刷新了闫泽峰的人生半径。飞机转汽车再转乡村线路车,越走越荒凉。最后,闫泽峰走到了距离边境线只有47公里的谢依特小学。
学校里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椅和多媒体设备,让闫泽峰有些欣慰。但与孩子们的一番课堂交流,让他意识到学生的语文基础还比较薄弱。“我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闫泽峰当时就下定了决心。
生字发音不准,闫泽峰一遍遍示范,让学生跟读;语法理解不了,就结合简单的例子去讲解规则;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就布置分层作业,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一对一辅导,定期展示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信心与成就感……
一段时间后,闫泽峰发现老师在学校教完,孩子们回到家里缺少家长督促,缺乏有效的复习环节。他和队友们通过一次次家访、一次次耐心沟通,推动家校配合形成良性循环。
一年之后,班里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厚。“实实在在的改变提升也让家长们看到了希望。”闫泽峰说。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度也在逐渐上升:“让孩子跟着你们,我们很放心!”
有一次放学后,孩子们都回家了,只剩下一个学生一直在教室不走。闫泽峰问他为什么不回家,学生说:“老师,家里这会儿没人在,我可不可以就在学校写作业?”闫泽峰把他带到办公室,辅导完作业后又把他送回家。“老师,有你陪着,走夜路我也不害怕。”路上,学生拉着闫泽峰的手说。闫泽峰感慨,相比说教,有温度的教育更容易打动人。
付出的不只是闫泽峰,学生的作文里经常出现“我要成为闫老师这样的人”。去年冬天,下了场大雪,几个调皮的学生手背在身后偷偷跟着闫泽峰到了办公室。闫泽峰本以为孩子们要用雪球“偷袭”他,“没想到,他们从背后拿出一朵用雪做的玫瑰花,当时我就忍不住要流眼泪。”闫泽峰说,这是自己用心用情浇灌出的绚烂花朵。
“老师,你会走吗?”随着支教时间流逝,孩子们总是会问这个问题。“西部支教经历重塑了我:从急躁的大学生成长为有耐心的教师,从只关注自我到懂得‘被需要’的价值。”闫泽峰说。还有一年,就三年期满了,闫泽峰作出了决定:报考新疆教师编制。
“学生们的父母大都是护边员,家长护边,我们护航孩子们的未来!”闫泽峰说,从刚开始干燥得流鼻血,到现在已经适应了当地气候,孩子们的成绩也在一点点提高,自己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
一起奋斗的不止闫泽峰一个人。2022年8月起,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汇聚到谢依特小学,组成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一批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离开,又有新一批志愿者加入。“奋斗的青春,永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芒!”闫泽峰说。
编辑:刘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