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视听3小时前
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此刻正是“冬病夏治”、调理养生的好时机,“三伏贴”因其简便实用而备受大众青睐。那么,该如何趁热打“贴”?这份贴敷指南快收藏!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理论而发明的一种外用的贴敷治疗方法。
将刺激性较强的辛温走窜的药物,例如白芥子、细辛、生姜汁等碾磨调成膏状,制成小药饼,直接贴于特定穴位上。
利用药物对皮肤穴位的自然刺激,达到类似灸疗的效果。
三伏贴的使用
是否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每年的三伏天,也就是初伏、中伏和末伏各贴一次,在中医肺病学科,这种三伏贴的疗法被广泛推广应用。
📅初伏从7月20日—7月29日
📅中伏为7月30日—8月8日
📅末伏是8月9日—8月18日
最佳时间窗口为每伏的前三天内任选一天,时间弹性较大,最好每一个伏贴时间间隔10天。
以下人群更适合三伏贴↓
有呼吸系统疾病,例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支炎、肺气肿等;
有消化系统疾病,例如功能性消化不良,经常出现胃胀、腹胀、胃痛等症状;
有相关女性疾病,例如宫寒、月经量少、痛经甚至不孕;
有寒湿性关节肌肉疾病,例如颈肩腰腿痛、寒湿性的关节炎、脊柱炎等。
有慢性疲劳综合征,怕冷、怕风、疲劳、容易感冒的人群。
虽然三伏贴作为夏季养生的重要手段,但是恶性肿瘤者,强过敏体质者,感冒发烧者,患有感染性、传染性疾病者,瘢痕体质者,皮肤病者禁用。贴敷期间避免直吹空调、剧烈运动。
一般情况下,3岁以下幼儿不适宜用三伏贴。孩子年龄过小,皮肤娇嫩,且表达能力、判断能力有限,不能完全正确描述不适感。早产儿或者是体质极弱的儿童,需要找医生进行评估再贴三伏贴。
正在发烧或皮肤已经有了破损的患儿,比如说过敏、湿疹、荨麻疹以及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儿童,不能使用三伏贴。
除此之外,中医认为虚寒类的病症都可以使用。一般成人贴敷6—8小时,儿童2小时左右。以皮肤感觉耐受为度。
贴敷后如果皮肤出现
不良反应如何处理?
局部皮肤出现发红、灼热或者瘙痒,程度比较轻微,且可以耐受,这属于药物刺激穴位的正常反应,通常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取下贴敷后数小时就能自行缓解。但是如果出现皮肤的灼热疼痛、红肿、水疱,应该立刻取下药贴,避免摩擦和挠抓水疱,防止水疱破损。严重者,应及时就诊,由医生酌情处理。
最后提醒大家,“三伏贴”只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疗,正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来源: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
出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一审:余飞
二审:丁茜
三审:徐浩宇
编辑: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