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视听9小时前
故事讲述人:艾尔肯・艾合麦提
民丰县尼雅博物馆负责人
我叫艾尔肯・艾合麦提,是土生土长的民丰人,现在在尼雅博物馆工作。每天站在馆里那张解放军二军五师十五团挺进和田的照片前,看着战士们在沙漠戈壁上徒步跋涉的身影,我总会想起民丰县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交通上的跨越,简直像做梦一样。
解放初期,民丰根本没有像样的路。那会儿从民丰到和田,全靠驴马骆驼代步,晃晃悠悠要走五六天。遇上沙尘暴,漫天黄沙把路都埋了,只能在原地等风停。70年代我记事的时候,安迪尔乡的老乡到县城看病,坐拖拉机得颠簸两天,要是骑毛驴,三四天才能到。180公里的路,在当时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我小时候的梦想特别简单,就是想能坐上一辆四个轮子的车子该多好啊。那时候连自行车都稀罕,谁家有辆自行车,能在村里炫耀好几天。我总趴在土坯墙上,望着远处尘土飞扬的土路发呆,心想这辈子要是能坐上汽车,就算没白活。
没想到,这梦想实现得比想象中快得多。先是县城到各乡镇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自行车渐渐普及,后来摩托车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再后来,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高速公路像一条黑色的绸带穿过戈壁,火车呜呜地开进了民丰站。现在从民丰到和田,坐火车只要两个半小时,开汽车走高速也用不了三个小时,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更让人激动的是,附近的于田县建起了机场。以前去乌鲁木齐要在路上颠簸好几天,现在坐飞机几个小时就到了。村里的年轻人说走就走,去库尔勒逛街,到乌鲁木齐看展览,就像去邻居家串门一样方便。
现在我在博物馆给参观者讲老照片里的故事,总会指着窗外的公路说:“你们看,当年解放军战士用脚丈量的土地,如今已经铺满了阳光大道。” 这就是我的青春,在新疆民丰这片土地上,见证着土路变坦途,见证着梦想照进现实。这样的变化,是我们这代人用双手干出来的,更是国家发展给边疆带来的馈赠。
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 投稿人:艾尔肯・艾合麦提
一审:余飞
二审:裴翀
三审:徐浩宇
编辑:陈奕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