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07-17 16:59
走进位于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藏桂乡的新疆徽岳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瓜蒌种植基地,一排排瓜蒌架整齐划一,工人们穿梭田间,忙着浇水施肥、清除杂草等工作。
“我和丈夫都在徽岳记公司上班,都负责田间管理。我俩不仅有工资,还有生活补贴,在这工作生活非常开心。希望公司越来越好,我家的收入越来越高。”瓜蒌种植基地员工汗祖热木·阿布力米提说。
皮山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人均土地占有面积少,土地沙化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皮山县委班子坚持开门“答题”让群众“阅卷”,精准聚焦民生需求,在充分调研论证、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索打造瓜蒌全产业链。
皮山县立足瓜蒌根系发达、适宜沙质土壤的特性,依托安徽援疆项目打造瓜蒌全产业链,以土地流转为抓手,整合零散土地4.72万亩,积极引进新疆徽岳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瓜蒌产业项目落地,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4.6万亩瓜蒌,实现年产值5亿余元,就近就地吸纳当地群众2500余人长期稳定就业,打造集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新疆徽岳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广来表示,皮山县瓜蒌产业种植基地是公司在新疆实施的全产业链转移项目,涵盖瓜蒌规模种植、瓜蒌籽深加工、瓜蒌酿酒工厂、中药饮片工厂等领域,计划打造10万亩瓜蒌种植基地,预计可带动1.1万人就业,年产值不低于20亿元。
坚持助力企业发展与促进群众增收“双向奔赴”,是皮山县打造瓜蒌全产业链的重要着眼点。在项目建设初期,群众便自发将家中的核桃木送到田间地头搭设瓜蒌架,企业投产后,着力把当地群众培养成技术骨干,实现群众与企业同成长、双受益。
曾围绕灶台转的藏桂乡群众阿依努尔·卡德尔,实现了由家庭主妇向产业工人的转变,已成长为管理80余名工人、2000亩瓜蒌的“土专家”。“我现在月收入5000元以上,收入高了,家里的房屋重新装修了,出行的小摩托也换成了小汽车。”阿依努尔·卡德尔说。
如今,规模化种植瓜蒌还大大改良了土壤环境,实现了防沙治沙增绿,并有效解决了土地沙化、碎片化难题,成功打造“治沙、富民、兴产、促治”四位一体可持续发展模式,显著提升了沙漠戈壁的经济效益与生态价值。
编辑:杜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