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时客户端5小时前
冀商课堂,商界导航
今天关注一下中国餐饮行业25%左右的连锁化率!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多个第三方机构的数据,2024年中国餐饮行业收入5.57万亿元;其中来自餐饮连锁品牌的贡献,也就是中国餐饮市场的连锁化率,从2021年的18%到19%,提升到了2024年的22%到23%。而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餐饮连锁化率都在50%以上。
那么,中国餐饮行业连锁扩张的未来趋势究竟如何?对于相关投资布局又有何启示?
中国餐饮行业的整体连锁化率,虽然比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低一半,但在个别餐饮细分领域,比如中国现制饮品市场,2024年连锁化率已经超过50%,率先达到了发达国家餐饮连锁化率的平均水平。烘焙甜品行业的连锁化率在35%左右,落后于现制饮品,但远高于其他餐饮门类。
目前有三大变量在推动中国餐饮行业连锁化率加速扩张,分别涉及菜品预制、餐饮外卖和消费下沉。
先看第一大变量,菜品预制的产业化。这是西式快餐和正餐实现较高比例连锁化的保证,也将成为中国餐饮行业连锁化加速扩张的支撑。
中式预制菜其实是保证菜品标准、提高餐饮行业效率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很多需要较长时间烹制的中式菜品,比如红烧肉,非要让每家餐厅现场制作,耗时费力不说,长时间占用灶台也会增加餐厅的综合成本。
而随着预制菜产业化快速发展,很多原本需要复杂制作或提前准备的中餐菜品,都实现了比较标准化的及时供应。这解决了很多中小型餐厅的一个矛盾,那就是菜品丰富与制作效率的矛盾。
从发达国家来看,更为标准、也更安全的预制菜,占据了餐饮行业和大众消费的主流。比如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各类预制菜快速发展,如今在美国餐饮和大众消费市场,预制菜渗透率已经超过50%。这和美国的餐饮连锁化率相呼应。
预制菜确实拥有强大的市场需求和真实的发展速度。
第二大变量,餐饮外卖的规模化。这个调整是中国餐饮行业连锁化加速扩张的重要催化剂。
根据艾瑞咨询等第三方机构的统计,从2015年至2024年,中国餐饮外卖的市场规模,从1250亿元猛增到1.5万亿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而截至2024年底,外卖服务在整个餐饮行业的渗透率达到26%左右。
2025年以来,随着京东等电商巨头的强势介入,以及更多90后、00后年轻一代进入职场,再加上更低的结婚率和生育率,都会共同推动中国的餐饮外卖市场进一步快速扩张。预计到2030年,餐饮外卖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在餐饮行业的渗透率将达到30%以上。这对于接下来餐饮行业的连锁化率提升至关重要。
因为从目前的相关调查来看,无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餐饮连锁品牌在外卖市场所获得的消费者信任度明显更高,它的订单数量和外卖占比也明显更高。以韩国为例,外卖服务占比超过营业额一半以上的,主要是韩式料理连锁品牌和西式快餐连锁品牌;中国的情况也类似,知名餐饮连锁品牌的外卖业务明显发展更快。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原因也不复杂。越是餐饮连锁品牌,越不敢在食品安全、餐饮标准,甚至外卖包装上马虎,否则相关投诉很可能毁掉一个餐饮连锁品牌。所以从广州到上海,从北京到成都,在外卖服务上能够做得更细致的,往往是那些餐饮连锁品牌。比如它们在环保餐盒的使用上就更领先,也更舍得必要的成本投入。相比之下,非连锁化的餐饮服务,要想同时保证品质和控制成本,是很困难的。
所以在接下来的餐饮外卖服务竞争中,餐饮连锁品牌会更有优势。这反过来会推动中国餐饮行业连锁化加速扩张。
第三大变量,消费下沉的均等化。对于这一点,很多在一、二线城市生活的人感受不深。但对三四线城市以及广大乡镇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对有较高性价比的餐饮连锁品牌有更大需求。这是更加均等化的消费下沉服务的机遇。
以美国为例,从东西海岸到大小城镇,消费下沉的餐饮连锁服务很普遍。比如麦当劳在美国有1.3万多家门店,星巴克则有1.7万多家门店。相对于美国3.4亿的人口,那平均每2.6万美国人就对应1家麦当劳,每2万美国人就对应1家星巴克。
如果按这样的标准来简单测算:中国有14亿人,那么最大的中式快餐连锁店,理论上可以开出54000家;最大的中式现制饮品连锁店,则可以在中国开到7万家。这些数字听起来很吓人,但已经有部分企业在部分实现了。
比如在连锁化率最高的现制饮品市场,蜜雪冰城已经在中国境内开了4.5万家门店。同时,它的门店数量还在快速增长,蜜雪冰城有望成为第一家门店数超5万家的现制饮品连锁品牌。这样一来,你在中国绝大部分城市和乡镇,都可以花几块钱享受标准口味的蜜雪饮品。
除了茶饮,作为舶来品的咖啡,也在过去30年中国城镇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外来连锁品牌和本土连锁品牌的规模化扩张,成为中国现制饮品市场新的潜力股。
到2025年一季度,星巴克中国门店达到7600家,中国成为美国以外第二大星巴克咖啡连锁市场;性价比更高的瑞幸咖啡,在中国的门店数已经超过2.5万家;甚至起步更晚的库迪咖啡,在中国的门店数也超过1万家。所以目前在中国绝大多数县乡级城镇,你都可以用同样的价格,享受标准口味的连锁咖啡饮品。
因此综合来看,中式菜品预制的产业化、中国餐饮外卖的规模化,以及中国国民消费的均等化等重要变量,必将推进中国餐饮行业加速连锁化扩张。
如何精准布局餐饮连锁投资?
目前已经形成明确连锁规模的餐饮细分行业,无疑是现制饮品市场。因此第一个需要精准布局的餐饮连锁投资,就是仔细分析已经上市的几家现制饮品行业公司,看看它们谁的盈利能力更强、运营效率更高,谁将更有能力在中国进行全面扩张,并有雄心和实力进行全球扩张。
比如在港股上市的蜜雪集团,2024年营收增长22.29%,盈利增长39.78%,这显然极大地支撑了它2025年上市以来股价150%以上的猛涨。接下来,蜜雪集团即将公布2025年的半年报,如果营收和盈利继续实现较快增长,它的估值还会有上升空间。
再比如在美国粉单市场,也就是场外交易市场进行交易的瑞幸咖啡,2024年营收增长38.44%,盈利增长2.94%;2025年一季度营收再增长41.21%,盈利更是猛增731.28%。这极大地支撑了瑞幸咖啡的股价,在过去半年里涨幅接近50%。如果接下来它的二季报继续保持营收和盈利快速增长,同时海外开店不断加速,那瑞幸咖啡的估值将继续上升。
除了现制饮品市场,在中式正餐和火锅连锁市场,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连锁品牌企业,也值得持续关注,甚至更值得关注。因为它们的连锁化率提升空间更大。但它们的业绩增长和估值上升,目前仍然面临较大压力,投资风险相对也更大。
比如在港股新上市的绿茶集团,从2021年以来营收虽然持续增长,但2024年增速放缓至6.94%。同时它的盈利增速也有起伏,2024年盈利增速是18.48%,勉强支撑绿茶集团5月16日上市的股价,从震荡探底后到7月初上涨13%以上。
海底捞,2024年营收增速也放缓至3.14%,盈利增速仅缓慢恢复到4.56%。因此海底捞的股价2025年以来反而下跌了7%以上。类似情况在餐饮连锁品牌九毛九、呷哺呷哺等身上都有,它们的业绩成长都不足。
相比之下,全球最大快餐连锁麦当劳,已经进入业绩相对稳定甚至负增长的成熟阶段。它最重要的价值,是维持50%以上的高毛利率和30%以上的高净利率,并有2%以上的现金分红股息率。虽然麦当劳的业绩和投资价值成长性明显不足,但它拥有超过2000亿美元的市值,这显示了餐饮连锁生意所具有的巨大潜力。
这也表明,中国餐饮行业连锁化扩张还有巨大潜力。餐饮行业需要洞察到连锁扩张的趋势,调整战略定位和提升运营效率。尤其是对三大变量指向的高性价,餐饮行业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升。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些,才是切实抓住了中国餐饮连锁化扩张的大机遇,对应的投资机会也会显现。
来源|《新冀商传奇》栏目
作者|海潮
编辑|王悦
责编|安倩
编审|赫振贤
监制|冯慧杰
终审|边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