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布查尔县委宣传部5小时前
夏至已过,热浪仿佛迫不及待地席卷了新疆察布查尔县坎乡库勒特克其村。
青翠欲滴的稻苗在晨光中舒展,绘就出一片一望无际的绿毯。清澈的田水中,一只只稻田蟹正在水下悠然觅食。
在这个地处偏远山区的小村庄里,提起焦应锡老人,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
焦应锡老人,今年89岁,几十年来,他不仅是村民健康的守护者,更是民族团结的生动注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缺医少药的库勒特克其村,村民看病很难,村民的意外受伤、感冒发烧,常常只能依靠他。
面对困境,退伍军人焦应锡凭着在部队当卫生员的经验,毅然将一间土坯房变成临时卫生室,当起了“赤脚医生”。
一次深夜,刚出诊归来的焦应锡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一位牧民焦急地请求他为临产的妻子接生。危急关头,焦应锡并没有犹豫。凭借扎实的医学基础和沉着冷静地应对,他成功确保了母女平安,其实这对毫无接生经验的他而言是一次很大的挑战。
多年来,“惊险时刻”,在焦应锡的行医生涯中不知经历了多少次,但他总是把救人放在首位。
无论深夜还是风雨,只要村民需要,有求必应,徒步、骑马在崎岖的山路上。对经济困难的家庭,他自掏腰包垫付药费。
“我始终记着那句话,为人民服务这句。”他深知基层群众的难处,数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整村各族群众的健康。
在多民族聚居的村庄,民族团结是繁荣发展的基石。
焦应锡与各族村民互帮互助,这份情谊,也深深感染了他的孩子们。
儿子焦富顺,平时除了种地,还经营着一家小超市,村民遇到困难,他在超市的赊账本上记满了邻里情谊。
“村民们找到我,肯定是信任我的。”焦富顺朴实憨厚的话语间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他家总是热闹,村民串门相聚,拉家常。
农忙时,焦富顺也会手教村民们农机驾驶和种植技术,常常得到村民的称赞,都亲切地唤他一声“三哥”,这一声凝聚着深厚的情谊。
大人们拉家常,孩子们一起嬉戏玩闹,其乐融融的图景正是民族团结最美的画卷。
从焦应锡老人,到焦富顺夫妇热心助人、情系邻里,再到孙辈们与各族小伙伴共同成长,焦家三代人在看似平常的一言一行中,却将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悄然传承。
在库勒特克其村这片土地上,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触动心弦,如同山间清泉,滋养着这座温馨小村庄,也诠释着民族团结最感动、最暖心的含义。
编辑:阿衣去来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