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虹口,每一块砖瓦都在诉说信仰,每一次行走都在续写荣光。
当历史长河在2025年交汇——中共四大百年、全国总工会及上海总工会百年诞辰这一壮阔坐标,以磅礴之势重构红色叙事体系。
虹口区总工会高举信仰火炬,以中共四大为历史原点,擎起“三个一百”的恢宏旗帜,深掘工运红色地标,铺展红色行走线路,邀专家学者踏勘寻脉……以一场跨越百年的时空对话,构筑起跨越百年的精神图谱,让工运史诗在街巷中重现。
【明灯】
中共四大:
百年工运精神坐标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虹口秘密召开,首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为中国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这场会议不仅为五卅运动的爆发奠定理论基础,更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转折点。
中共四大通过了《对于职工运动之议决案》(下称:《议决案》),分析了中国工人运动的过去状况及现在的趋势,指明今后工人运动的方向。《议决案》提出了工人运动应当力争工会公开,主张工会统一,善于提出口号,警惕反动派影响等策略。此外,《议决案》还提出中共四大后工人运动的具体计划,对产业工人运动,各工业区的工作,大城市手工业工人运动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四大精神的指引下,上海工人阶级迅速崛起。1925年五卅运动中,工人群体以罢工、罢市、罢课“三罢”斗争掀起反帝浪潮,上海总工会应运而生,成为全国工运的核心力量。
今天,虹口以纪念中共四大召开百年为起点,回顾峥嵘岁月,将工运历史与新时代使命相联结。
【旧址】
红色地标:
用脚步丈量的工运史诗
在虹口蜿蜒的弄堂底,在斑驳的石库门建筑中,在车水马龙的道路旁,隐藏着诸多红色工运地标。时间走过百年,这些红色地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成为新时代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
站在坐落于虹口区株洲路新同心路路口的“五卅”烈士纪念广场上,上海市团校特聘教授、“行走的党课”现场教学模式创始人张家禾怀着崇敬的心情,追忆往昔。他说:“即便过去已百年,人们还是常在这里举行各种活动,缅怀‘五卅’烈士。”在张家禾的讲述中,工运先驱抛头颅洒热血的场景仿佛重现,年轻的内外棉七厂工人顾正红与资本家拼死抵抗的场面让人久久难以忘怀……“‘五卅’惨案发生当天深夜,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刘少奇和刘华等,组成行动委员会,组织领导上海民众,开展‘三罢’斗争,短短数天内,上海相继有二十余万工人罢工!”张家禾说,“在党的领导和推动下, 五卅运动的狂飙迅速从上海席卷全国,各地约有1700万人参加了运动。五卅运动后,革命达到高潮,大大打击了帝国主义,唤起了国民的觉悟。”
张家禾介绍,为纪念“五卅”殉难烈士,五卅运动高潮过后不久,社会各界即着手筹建五卅烈士墓。1928年,烈士墓于北宝兴路方家木桥东侧北首近广中路处建成。1938年,烈士墓被日军摧毁。2014年,上海市政府公布“五卅”烈士墓遗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虹口区在原址附近建成“五卅”烈士纪念广场,成为人们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场所。
【传承】
踏勘寻脉:
让工运精神“活”在当下
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上海总工会成立一百周年到来之际,虹口区总工会还组织了一场主题为“从中共四大到五卅运动”的虹口区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座谈会。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研究课题成果。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二处处长吴海勇在主题为《中共中央组织领导五卅运动的历史回顾》研究报告中阐明:“五卅运动的主因可溯源至中共四大确立的包括工运议决案在内的群众工作政策。”他表示:“在五卅运动持续深入推进中,中共中央继续运用宣传、组织等手段实施领导,其间及时出版了《热血日报》,促成市总工会挂牌办公,特别是注重对联合阵线的策略运用。”此外,吴海勇还提到:“除了工农运动、组织、军事、政权等方面,五卅运动还充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统一战线的斗争经验,初步认识到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共党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徐光寿在主题为《五卅运动有力地促进了党的队伍发展壮大》的研究报告中则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五卅运动,五卅运动也有力地促进了党的队伍的发展壮大。”他表示:“首先,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国人民反帝革命运动,在政治上淬炼了年轻中国共产党的品质。其次,五卅运动从上海爆发,迅速扩大到全国乃至海外,从工人阶级扩大到其他阶级力量,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再次,五卅运动是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开展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斗争中得到很大锻炼,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干部。”
此外,“工运先锋”“时代号角”两条系列活动主题行走线路也在会上发布。
“工运先锋”线路着眼过去,以中共四大遗址为起点,途经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赵世炎旧居、永安里周恩来早期革命活动旧址、汪寿华旧居、恒丰里上海区委机关旧址,最后在“五卅”烈士纪念广场结束。“时代号角”线路则更放眼未来,以上海邮政总局为起点,途经上海大厦、礼查饭店周恩来避难处、耶松船厂旧址,最后在赴法勤工俭学汇山码头出发地遗址结束。■李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