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6小时前
随着第二款国产五代机歼-35A开始小批量服役,以及可能被命名为歼-36和歼-50的两款第六代战斗机原型机开展密集试飞,中国战斗机工业俨然已在很大程度上进入了“自由王国”,可“随心所欲”地研制自身所需的一切机型。那么,国内在战斗机领域的一项空白,即类似苏联的雅克-141和美国F-35B那样的垂直起降战机,抑或是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机,何时得以被填补呢?对于这一点,近期网络上出现了一则很有趣的消息和相关照片,不妨来简单地推测一番。
网络上流出的照片
有网友在国内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垂直起降版歼-20战斗机已出现,还配上了一张分辨率并不很高、很像是以简易拍摄器材“随手拍到”的垂直起降版歼-20战斗机的照片。而很快,就有一些人对此事大加宣传,认为这张照片就是垂直起降版歼-20存在的铁证,还给出了“这大概率是中航工业对这款新型战机的一次‘非官方主动曝光’”的结论。但与此同时,也有人在网上称,这张照片应该是假的,原图可能来自某军事策略类游戏,所谓的垂直起降版歼-20乃是游戏中的一款架空设定机型。
国产垂直起降战机预想图
老泰勒个人能力有限,未能找到可能与照片中的机型有关的游戏。既然如此,我们不妨仅就解放军对垂直起降型战机的实际需求和这张不甚清晰的照片,来进行一些分析。关于国内在垂直起降战机领域的开发,2015年3月曾有公开报道称,相关项目进入了立项研发阶段。我们知道,任何一款新型装备的诞生,都是工程技术人员不懈努力后的成果。但在获得立项和启动研发之前,需要先完成一个更为初期但重要性却不容小觑的流程,那就是论证工作。
国内在垂直起降战机方面的部分招标
毕竟,新型装备的研发绝不是“拍拍脑袋,说干就干”,而是要先经过短则数月、长则数年的论证。在论证过程中,研发机构要与部队相关单位和其他技术类专家等,进行缜密的分析,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即部队是否对该装备存在需求。如果需求并不大,那就之后的立项和启动研发等工作,就都不会出现。而既然在约10年前,国内开始启动研发垂直起降战机,起码说明当时的论证结论肯定了部队对相关装备存在一定的实际需求。
搭载电磁弹射器的“四川舰”
虽说国产新一代两栖攻击舰“四川舰”搭载了电磁弹射器,成为了全球首款运用电磁弹射器的两栖攻击舰,等于在很大程度上宣告了该舰并不会搭载垂直起降型固定翼舰载机,而是会像弹射型航母那样,以弹射器放飞固定翼舰载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垂直起降战机就在解放军这里失去了“市场”,毕竟其并非只能用于上舰。
永暑岛修建有机场跑道
在星罗棋布的南海诸岛礁中,并不是所有的岛礁都像美济岛或永暑岛那样,具备接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改造”并拥有机场跑道的条件。即便是“基建狂魔”来了,有时也会遇到“人类工业文明尚无法改变的大自然条件”。对于那些接受改造的能力有限、特别是难以建设起长度足够长的机场跑道的岛礁,若想在它们得以被开辟、平整和利用的地面空间上实施航空作业。那除了直升机之类的机型,唯一的有人驾驶固定翼机型,就只有垂直起降战机了。
国产垂直起降战机效果图
在如今南海局势波谲云诡,部分域内国家公然勾结域外强国并向中国持续找麻烦的情况下,将更多的南海岛礁用作服务于潜在军事斗争的“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确实是我们的一大选项,可行手段自然就是开发、装备和部署先进的多用途垂直起降战斗机。考虑到国产垂直起降战机的立项时间是2015年,即“十二五”的最后一年,今年则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以约10年的时间完成技术复杂程度远在普通固定翼喷气式战斗机之上的垂直起降战机的研发,并以“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作为某种时间节点来拿出阶段性成果,这种可能性恐并不为0。
垂直降落状态下的F-35B
不过,从硬币的另一面来看,照片中出现的明显带有歼-20特征、发动机尾喷口向下偏折,且机身背部疑似打开了与F-35B相似的辅助进气口盖的这架飞机,是真实存在的“实机”吗?倒是也未必。一个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我们只看到了一具向下偏折的发动机尾喷口。
影视作品中的垂直起降版歼-20
可不要忘了,歼-20乃是一款搭载两台航空发动机的双发战机。如果不对机体尺寸、机身外形、机内结构和飞控系统代码等,进行一番“翻天覆地”式的改动,那一架双发战斗机是绝难以变身为单发战斗机的。而上述改动所需的金钱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工作量等,几乎已和“从0研发一款新战机”大差不差了。在这种情况下,以技术成熟度较高的歼-20作为母型去开发垂直起降版歼-20,其实并不能带来多少效费比,反而会让垂直起降战机受到母型原始设计所带来的种种限制。说白了就是,能这么做,但真心很不值。
影视作品中的垂直起降版歼-20
所以说,对于网络上出现的相关照片,或许我们应该对其秉持“谨慎乐观”、抑或是“再让子弹飞一会”的态度。过早地“开香槟”,恐怕并不很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