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8小时前
4月16日上午,新疆洛浦县公安局接到辖区群众报警,称一名2岁女童玩耍时不慎坠入自家后院一口废弃的水井中,请求救援。
接到报警后,公安、消防、医院等部门救援人员立即赶往现场,洛浦县公安局杭桂派出所所长艾麦尔是最先抵达现场的人员之一。
在井上,能够听到坠井女童不停哭喊。为了防止缺氧,救援人员首先通过一根软管为井底输氧。
当时这个井口直径大概有三十七八公分左右,深度达四十米左右。
新疆洛浦县朝阳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 高健:到场之后,我们通过用强光手电观察井下,发现小孩在井下她是能活动的,而且还能跟她伯伯正常沟通。上面伯伯一直在安抚她的情绪,让她不要害怕,让她把氧气管牢牢抓在手里面。
通过强光手电,消防队员发现坠井女童陷在井底的淤泥之中,情况紧急,他们尝试下井营救。
高健:当时我们先选择我们最瘦小的消防员,先进行尝试,就是他。
阿卜杜凯尤木:当时我试的时候井口特别窄,我尝试了两次,无法进去,卡着屁股就下不去了。
井口太过狭窄,消防人员无法下井营救。而坠井女童年龄小,加上惊吓过度,也无法进行自救 。
记者 古兵:但是这个情况突发,又没有合适的救援人员能下去,在现场来讲,你们当时的判断,如果说再耽误下去的话会怎么样?
高健:因为小孩本身也个子很矮,淤泥已经达到她的腰部了,如果说不能及时把她救出来,她有可能会体力不支摔倒或者怎么样的,有可能就会缺氧,有生命危险。
记者:这种突发的情况怎么处置呢,对你们而言?
高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在现场询问这些公安民警,有没有符合这种身材的?希望在周围寻找一个群众也好或者是民警也好,能够配合我们下井救援。
艾麦尔:后面我就一下想到布帕太姆。
记者:为什么会想到她?
艾麦尔:以前工作当中我们聊天,她给我说的一句话,我平时买衣服,大人的服装店都找不到。
记者:所以你脑子里有这个印象。
艾麦尔:大人服装店找不到衣服,就得去小孩的店,我就想到布帕太姆,不到四十公斤。
现场参与救援的布帕太姆,是洛浦县公安局杭桂派出所的一名00后女辅警。
布帕太姆:心里想,他们需要一个身体比较小的人,能进去的人,整个现场里面就我的身体比较适合。我直接把外套脱掉,给他们说我进去吧。
记者:为什么要这么做?
布帕太姆:因为孩子不停地哭,她的哭声特别让人心疼。
记者:但是你说试试的时候,你想过这个风险吗?
布帕太姆:当时什么都不想,我就想把孩子救上来。
记者:井口大概也就是四十公分就这么大一个圆,所以如果我们现在从这个角度来复原的话,正常的成年人要从这个井口下去是这样一个状态,基本上到身子这可能就卡着了。
如果一个未成年人要下到这个井里面,又有很多未知的风险,在当时来讲的话,整个救援也只有一个像布帕太姆那样的一个身材瘦小的警察,能够从这样一个非常微小的井口,通过安全措施保障之后进入井内进行救援,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来讲,这也是唯一一种可行的救援方式。
消防队员帮布帕太姆穿上安全吊带,并对她进行了简短的井下救援培训。
高健:因为井下环境是黑暗的,情况也比较复杂,就看她心理承受能力能不能达到下井标准。
记者:这是在救援前必须要做的一个沟通吗?
高健:是,下井的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发出求救信号,怎么撤离?如果顺利下井,怎么样将绳索正确固定在小孩的身上。
现场人员指导布帕太姆↓↓
这个地方要收紧,这个结一定要在她背后,为什么?因为一旦孩子绑不上,掉下去直接就二次受伤了,一定要做到。
记者:那时候对安全的评估做过吗?她下去的安全能保证吗?
艾麦尔:那个时候我们就没想到其他了,但是她进去了以后,我就突然激动。如果布帕太姆下来了以后,万一意外的事一发生,我也很担心。她在里面安不安全,晕掉了吗,还是咋回事?我一直喊着呢。
这样的救援,布帕太姆也是第一次参与,对她来讲也是一个考验。
因为水井过于狭窄,即使身材瘦小,布帕太姆下井的过程并不顺利。
布帕太姆:我这样进去以后,我需要缩身,就是这样,双臂交叉着缩在一起,中间特别窄,有两次卡住了。
记者:你当时什么反应?
布帕太姆:紧张,我对他们喊,把我拉上去一点,就把身体往上送,我就动一下。
记者:要换姿势的。
在下井途中,布帕太姆被卡住过两次,通过不断调整姿势,八分钟后,她艰难抵达井底。因为无法携带照明设备,抵达井底后,布帕太姆发现眼前一片漆黑,她只能通过摸索感知身边的状况。
记者:到达井底大概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布帕太姆:井里面有水,水深能到大腿这。
记者:当时孩子在井底下,水到她的什么位置?
布帕太姆:水在这地方。
井里还有淤泥,落井女童一直在哭,布帕太姆试图对她进行安慰。
布帕太姆:我向上面喊,她叫什么名字?
记者:你问上面的人孩子叫什么名字,为什么问这个?
布帕太姆:就是我给她说话。
记者:你想说什么?
布帕太姆:你不要怕,我来救你了,但是她一直在哭,我需要给她安慰。我就摸着她的脑袋,那时候她特别害怕。
记者:除了哭,你还能感受孩子身上一些什么样的动作呢,孩子会发抖吗?
布帕太姆:有一点。
记者:那孩子是真害怕了,特别害怕、恐惧。
布帕太姆:是的。
记者:你在当时会有那种恐惧感吗,会害怕吗?
布帕太姆:那时候我不害怕,我就想把孩子救上来。
布帕太姆摸索着给落井女童绑好安全绳索,然后喊话井上的救援人员,先把女童拉上来。
布帕太姆:我给他们说不要拉我,先把孩子拉上来。
记者:两个人不能一起上吗?
布帕太姆:不能,就一个。
高健:最后让她把绳索固定到这个小孩身上,一定要固定在背后、腋下,固定完之后她给信号,就说固定好了,让先拉孩子上去,然后我们就先拉这个孩子。
记者:拉起来费劲吗?
阿卜杜凯尤木:也挺费劲,我拉的时候也是卡了两次。
记者:也是上来的时候太小,那个位置太小。
阿卜杜凯尤木:中间也是有突出的地方,往下放一点,然后再往上拉,就这样子救出来了。
五分钟后,落井女童被成功营救到井上。
记者:孩子上来之后,整个一个状态是什么样的?
阿卜杜凯尤木:昏迷。
记者:喊话什么的,都没有回应?
阿卜杜凯尤木:对,医护人员给拉走了。
而此时,在井下等待的布帕太姆,感受到了莫名的恐惧。
记者:但这个任务完成了,为什么当时会有更紧张的感觉?
布帕太姆:特别黑,我的腿在泥巴里面,水特别冷。
记者:我能理解那种感觉,就特别无助是吗?
布帕太姆:是的。
记者:坦率地讲,你当时后悔过吗?
布帕太姆:不后悔。
记者:其实我觉得从你这样一个内向的性格来讲,能在那样的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候有这么大的力量?
布帕太姆:我就是一位人民警察,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那种情况下,如果换成别人,也是像我一样救人。
除了心理上的恐惧之外,在井下等待的这五分钟时间里,布帕太姆还面临着缺氧的风险。
记者:呼吸上会有难度吗?
布帕太姆:有难度,我把孩子准备好了以后,把氧气管跟她一块弄上去的。
记者:你把氧气管和孩子一块拉上去的,那氧气管放在哪儿?
布帕太姆:绑孩子前面,一起拉上去。
记者:为什么要这么做?
布帕太姆:我担心她缺氧。
记者:但是你自己还在井底下,你更危险。
布帕太姆:我比她大,我能受得了。
记者:你没考虑过自己的生命危险吗?
布帕太姆:没有。
记者:那时候想着就是让孩子第一安全。
布帕太姆:对。
井上的人们也时时刻刻牵挂着布帕太姆的安危。
艾麦尔:后面叫布帕太姆的声音没有了,我很担心。布帕太姆,布帕太姆,20秒以后她就叫出来了。叫出来了以后,能不能拉?可以拉,我们拉,还有一个地方卡住了,说不要吊。后面就能不能?可以,后面就吊。
落井女童被营救出来后,救援人员立即着手拉布帕太姆出井,出井的过程同样困难,被卡了两次。布帕太姆最终被拉出井口,现场的人们目睹了令人心疼的一幕,她从头到脚浑身是泥,已经精疲力竭。
艾麦尔:我水给她喝一口两口,她没说话声音,但是嘴在动着呢。
记者:还是有点缺氧。
艾麦尔:对 缺氧,出来以后她就晕了,赶快送,我们还有一个救护车在这,赶快我们送到医院。
记者:你当时看到她上来的那个场景,你心里什么感觉?
艾麦尔:那个时候我挺担心,如果她有意外发生,我是她的所长,我把她交待在这了,我怎么面对布帕太姆的父亲?我怎么交代这个事?
记者:但在那个时候没得选择。
艾麦尔:就那个办法以外,可能就没其他的选择。两三天时间我就一直想这个现场的事,如果我救不了这个孩子,后果咋样?
记者:所以在那种特别的紧急情况下,确实对警察来讲,对你们现场每一个人,都是一种考验和挑战。
艾麦尔:包括这个孩子我们能活着救出来,这个是国家给我们的责任,党给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做到。做不到这个责任了,那怎么当警察?怎么人民警察为人民?
布帕太姆被紧急送往医院,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
记者:后来医生也说,要是晚一点有可能有很大的风险。
布帕太姆:送到医院后醒过来,孩子的爸爸告诉我,孩子好一点了,那时候我就特别开心。
记者:但是现在转过身来看,你现在后怕吗 ?
布帕太姆:我一想井口就害怕。
记者:还会有那种应激的反应?
布帕太姆:对。
记者:你做了一件让我们所有人敬重的事,因为在那种场合下那种情景下,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站出来,会对自己怎么说?
布帕太姆:顺利救上来一个孩子,我能干。
记者:你能干,这是你自己对自己最大的一个褒奖。
布帕太姆:对。
记者:你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警察?
布帕太姆:为人民服务的好警察。
编辑:刘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