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05-13 15:33
在数字时代,APP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从社交聊天到出行导航,从在线购物到娱乐休闲,各类APP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2025年5月12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报的65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给所有用户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这一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APP使用过程中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乱象丛生:APP违法收集信息的多样手段
在此次被通报的APP中,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的手段五花八门。部分APP在首次运行时,不以明显弹窗等方式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而是默认用户同意,让用户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被同意"信息收集 。还有些APP的隐私政策晦涩难懂,甚至难以访问,严重侵犯用户的知情权。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时,未逐一列出收集目的、方式、范围等核心内容的APP多达43款。而当涉及向第三方提供用户个人信息时,16款APP未向用户告知接收方信息,也未取得单独同意。一些APP更是在未征得用户同意时,就擅自收集信息或打开相关权限。当用户想要更正、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时,又会遭遇重重阻碍。
在信息推送方面,一些APP通过自动化决策向用户推送商业营销信息,却不提供拒绝选项,用户只能被迫接受。而在敏感个人信息与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处理上,部分APP同样问题频出,未取得单独同意就处理敏感信息,处理未成年人信息时也未遵循特殊规则、取得监护人同意。此外,部分APP安全防护措施缺失,一旦遭遇攻击,用户信息将毫无保障地暴露。
危害深远:个人与社会层面的双重冲击
这些APP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极大危害。从个人角度看,用户隐私被侵犯,日常生活被严重干扰。垃圾短信、骚扰电话不断,更严重的是面临诈骗风险,威胁个人财产安全。曾有用户下载某违规APP后,个人信息泄露,频繁接到贷款、保险推销电话,甚至遭遇诈骗,险些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从社会层面而言,大量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与滥用,破坏了互联网行业的健康生态。用户对互联网服务信任度降低,阻碍数字经济良性发展。长此以往,整个社会的信息安全环境将变得岌岌可危,人们在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时,却要时刻担忧个人信息安全,无疑会限制数字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
多方协同:筑牢个人信息保护防线
面对如此严峻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需要用户、企业和监管部门多方协同努力。
用户自身要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在下载APP时,应选择官方应用商店,仔细阅读隐私政策,谨慎授予权限。日常使用中,定期检查APP权限,关闭不必要的授权。如发现APP存在违法收集信息行为,要及时通过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等渠道进行投诉举报。
企业作为APP开发者和运营者,应强化责任意识,严格遵守《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时,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向用户明示相关规则,取得用户同意,并做好信息安全防护工作,防止信息泄露。企业不能只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用户权益,只有尊重用户、保护用户信息安全,才能赢得用户信任,实现长远发展。
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监测 - 通报 - 整改 - 复查闭环机制,对违法违规APP进行常态化监测,一经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责令整改。对拒不整改的,依法采取下架、列入黑名单、高额罚款等严厉惩戒措施,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加强对应用商店的审核管理,从源头把控APP质量,规范APP市场秩序。
此次65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事件为全社会敲响了信息安全警钟。个人信息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乎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关乎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只有用户提高警惕、企业履行责任、监管部门严格执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才能让我们在享受数字时代便利的同时,确保个人信息安全,营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 #创作挑战赛八期# #顶端2025夏日创作季# #顶端夜读# #顶端精读# #顶端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