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5小时前
“五一”假期将近,你被安排值班了吗?近日,有媒体曝光某地教师在节假日值班期间10秒内未接值班电话被通报,戳中了不少基层干部的痛处。
一些部门即便周末、节假日无事可办,值班也一分钟都不能少;村干部被“钉”在村委会,经常值班一天也见不到人来办事;值班时守在电话机旁等铃响,接慢了可能就得挨通报……基层为啥“没班硬值,没苦硬吃”?如此形式主义值班,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
图源:半月谈
一是上级要求欠科学,与实际工作脱节。“守在电话机旁等铃响”的值班模式,与数字化时代的基层治理需求和工作方式已然严重脱节,如今不少工作处理都是在网上,守着电话为的不是接待群众而是应对上级检查,“接电话速度”代表的不是服务态度而是“政治高度”。
二是问责用力过猛,领导要求加码。10秒内未接电话被通报批评,折射出的是问责机制的滥用与变形。正如一刀切的“痕迹管理”导致基层“自我加压”过度留痕,基层干部为了应对上级部门可能安排的检查、规避被问责的风险,只能将值班制度层层加码,最终把节假日值班异化为“内卷游戏”。
长期以来,值班值守制度是各地各部门应急处突的重要举措,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为值班而值班”的形式主义,不仅空耗基层精力,削弱基层治理效能,也在“应付检查”中消解了值班值守发现紧急情况、应对突发问题、保障公共服务的真正意义。正如一些基层干部所言,他们不反对值班,也并非不愿值班,而是希望值有意义、有实质工作内容的班。
形式主义的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破除形式主义的值班,让基层免于“没苦硬吃”,要从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着手,将治理不合理值班作为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顽疾的重要内容,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优化值班制度。值班是手段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根本。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和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按需值班”举措,采取灵活多样、务实管用的新型值班方式,减少对程序、形式等的过度苛责,建立健全补偿机制,让基层干部从无意义的形式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胡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