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8小时前
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日子是第 10个“中国航天日”,也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55周年纪念日。
●首个内蒙古籍执飞航天员王杰:感谢新时代让我们每个人有梦可追、追梦可成。
神舟二十号乘组出征。
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东风航天城,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划破戈壁长空,留下一道壮丽的橘红色尾焰。这一刻,中国载人航天的第35次飞行任务拉开序幕,也在这片承载着“最好牧场为航天”精神的土地上,书写了新的历史篇章。
4月24日早晨的额济纳旗,天空澄澈如洗,金色的阳光倾泻在广袤的戈壁上。家住赛汉陶来苏木的牧民卫其勒格其早早就开始梳洗准备,今天他要去旗里的东风航天城也就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去看神舟二十号发射升空。
“追星星的大叔”卫其勒格其。
卫其勒格其在当地有个响亮的名字——“追星星的大叔”,几乎每一个来东风着陆场采访航天器回收的记者都认识他。
“第一次落在我家草场上的是神十二,后来神十四、神十五、神十六、神十七、神十八都落在这里。我家这块草场成‘宝地’了!”卫其勒格其在采访中高兴地说。在卫其勒格其看来,神舟飞船返回舱6次稳稳地落在他家草场上,既是一种神奇的缘分,更是一份巨大的荣耀。正因如此,他也踏上了“追星”之路,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航天迷”。
下午4时左右,已经到了发射场观礼区的卫其勒格其开始兴奋地期待。“之前每次都是在家里看直播,这次是第一次到现场观看,特别高兴和激动!神舟飞船发射在内蒙古,回收在内蒙古,现在航天员也有了我们内蒙古人,我感觉特别自豪!希望发射圆满成功!半年后,我们家乡会热烈地迎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回家!”卫其勒格其说。
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各族群众欢送航天员。
下午4时47分,开始进入距离发射30分钟倒计时,随着发射塔架回转平台依次打开,火箭缓缓露出真容,观礼区的群众中又爆发出一阵欢呼。身着节日盛装的额济纳旗群众,拉起了马头琴,弹起了陶布秀尔,跳起了舞蹈,预祝神舟二十号成功发射。这其中就有69岁的萨仁其木格奶奶,她与祖国的航天事业也有一段缘分。
1956年,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刚刚起步,选址建设一个大型航天发射基地成为当务之急。经过多番考察,额济纳旗地势开阔,人烟稀少,气候干燥,非常适合火箭发射和跟踪测量。1958年,为支持新中国首个导弹试验靶场建设,当地1400多户牧民毅然离开世代居住的丰美牧场,辗转迁徙12年,留下“三易旗府”的壮烈史诗。今天的东风航天城,正是在这片奉献的土地上崛起,成为世界三大载人航天发射场之一。
“1958年,也就是我两岁的时候,我们家从宝日乌拉嘎查,也就是今天的东风航天城这边搬走的,虽然新搬去的草场没有这边好,但想到把最好的草场留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家里人都很高兴。67年后的今天,我又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看神舟二十号腾飞,我心里特别高兴。尤其在知道3个航天员里有一个是内蒙古籍,我心里很高兴,自己家乡的人也终于‘飞天’了!我们都期待着3名航天员能圆满完成任务,健健康康地回到祖国的怀抱。”萨仁其木格说。
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
发射进入10秒倒计时,观礼区的人群屏息凝神,孩童手中摇动的国旗悄然静止。17时17分,火箭点火,大地震颤。烈焰喷涌中,箭体腾空而起,拖着长长的尾焰直刺苍穹。约10分钟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观礼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与掌声。
看着火箭的尾焰光点消失在蓝天之中,来自呼和浩特市苏虎街小学的少先队员伊诺久久不愿回神。
中国航天史上第6次太空会师 4月25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和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全家福”。 新华社发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日子是第10个‘中国航天日’,也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5周年纪念日,今天能够在现场看到神舟二十号发射,我太激动了!看着火箭带着我们内蒙古的航天员奔赴太空,我特别自豪。王杰哥哥的拼搏精神激励着我,我要以他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伊诺说。
发射场观礼区的额济纳群众拉起马头琴。
发射场观礼区群众挥舞国旗,祝福发射圆满成功。
为了观礼神舟二十号发射,来自内蒙古9个盟市和京蒙教育东西部协作师生近百人,4月21日就从呼和浩特出发来到了额济纳旗。活动总领队、自治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孙安琴说:“此次观礼神舟二十号发射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航天科普教育,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它让少先队员更加直观地了解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热情。”
夜幕降临,居延海上空的星光倒映在湖面,与空间站的轨迹遥相呼应。东风着陆场的准备工作已悄然启动。这里迎接过7艘神舟飞船回归,4月29日,将再次迎接神舟十九号英雄凯旋。
神舟二十号乘组乘车前往发射场。
从发射到回收,额济纳旗完成了一次次完整的“天地闭环”。在这里,航天不仅是科技的飞跃,更是人与自然、历史与未来的对话。神舟二十号的烈焰,照亮的不只是苍穹,还有中国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屈不挠的精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航天必将在内蒙古大地上创造更多的奇迹,在宇宙中留下更多属于中国的印记!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亮点
4月23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东风航天城即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释放一系列信息。
我国已顺利实施20次航天员出舱活动
截至目前,我国已顺利实施了 20 次航天员出舱活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发言人介绍,我国航天员出舱活动的任务大致可以分成4类:一是验证相关技术,包括舱外航天服、气闸舱、机械臂辅助操作和天地协同支持等出舱活动关键技术。二是开展舱外组装,先后完成了舱外扩展泵组、舱外载荷暴露平台支撑杆、舱外全景相机支架等安装,以及跨舱线缆接通等工作,实现了空间站完整的设计功能。三是实施舱外维修,针对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电缆因空间碎片撞击导致的损伤,通过航天员2次出舱活动,完成了我国首次舱外维修,消除了撞击对太阳翼的影响,恢复了发电能力。四是进行主动防护,为确保空间站的长期安全可靠运行,针对日趋严重的碎片撞击问题,深入开展举一反三,从被动维修到主动防护,多次出舱进行巡检,实施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空间站的空间碎片应对能力。
发言人表示,我国出舱活动日益成熟,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可以说目前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总体来看,我国航天员出舱活动已实现了由技术验证简单操作向复杂作业任务的跨越,将会在空间站长期运行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将开展3项
生命科学实验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将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 3 项生命科学实验。
据介绍,失重性骨丢失/心肌重塑是制约人类开展深空探索的重要医学问题,斑马鱼实验将以神舟十八号任务中建立的斑马鱼-金鱼藻二元生态系统为基础,研究微重力对高等脊椎动物蛋白稳态的影响,明确蛋白稳态对失重造成的骨量下降和心血管功能紊乱的调控作用。涡虫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涡虫空间再生实验是国内首次开展,本项目将从个体水平进一步认识再生基本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人类空间损伤等健康问题。链霉菌在土壤改良、植物促生抗逆、生态系统构建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次实验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生物活性物质和酶在空间环境下的表达规律,为利用空间环境资源开发微生物应用技术和产品奠定基础。
神舟二十号乘组在轨期间,除了上述 3 项生物实验外,还将在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持续开展 59 项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有望在血管化脑类器官芯片培养、软物质非平衡动力学、高温超导材料空间制备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1名巴基斯坦航天员将进入中国空间站目前正在开展选拔工作
今年 2 月底中巴双方签署合作协议,目前正在开展巴基斯坦航天员的选拔工作。
与中国航天员选拔一样,这项工作也分为初选、复选、定选 3 个阶段。其中,初选工作在巴基斯坦实施,复选和定选工作在中国实施,最终将选拔出 2 名巴基斯坦航天员来华参加训练。根据中国空间站的飞行任务规划与合作实际进展,1 名巴基斯坦航天员将以载荷专家的身份参加 1 次联合飞行,在轨期间除了完成乘组的日常工作外,还将承担巴方科学实验的操作工作。
与此同时,中国也正与有关国家就其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进行磋商,后续将适时发布相关进展信息。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高慧 康丽娜 孟和朝鲁
监制:李霞
编辑:章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