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报道 | 千年石窟 吐鲁番文化旅游新亮点

丝路视听05-08 18:50

(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讯 记者郭云 车夫)五一假期,吐鲁番吐峪沟石窟经考古发掘后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加上之前开放的胜金口石窟和雅尔湖石窟,与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等古城遗迹串珠成链,形成了吐鲁番特色文化旅游线路新亮点。吐鲁番这座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重要节点城市,正通过文旅融合,让承载千年记忆的古迹遗址,在时光淬炼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吐鲁番:古城遗迹  串珠成链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在吐鲁番,游客近距离领略着千年石窟的艺术魅力,感受着丝绸之路文化交融的深厚底蕴。

吐鲁番市鄯善县的吐峪沟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洞窟157座、地面寺院3座、佛塔9座,是古代高昌地区开凿时代最早、年代跨度涵盖整个高昌佛教史、营建规模最大,且洞窟类型最为齐全的佛教石窟寺院遗址群。

位于交河故城亚尔乃孜沟两侧台地悬崖上的雅尔湖石窟,古称“西谷寺”,始建于公元5世纪中期的北凉,沿用至晚唐五代至宋元时期。窟内遗存有精美的壁画和大量的文字题记。

最小干预+深度体验

石窟是集历史、文化、艺术和宗教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也展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篇章。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体验石窟文化的魅力,文物部门通过AR数字设备,让石窟中因岁月侵蚀而褪色模糊的壁画重新焕发出绚丽的色彩,就连千佛洞中的汉字榜题和飞天人物衣袂飘舞的细节都清晰可见。

       遗址对外开放,保护放在首位。雅尔湖石窟所属的交河故城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生土结构古代城市建筑群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见证。国家文物局和自治区先后投入资金1.2亿元,对交河故城进行遗址崖体加固、文物本体修缮和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做好重点文物数字化保护展示利用工程,交河故城文化遗址数字化工作就是其中之一。

 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是“一带一路”的名城,这里有不可移动的文物遗址1491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处。如今,吐鲁番市在文物保护与文旅融合中,深入挖掘文物景区文化旅游资源,融入现代文化、音乐、体育等元素,借助多种业态和旅游产品,让游客换个方式接触历史文化遗产地,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一审:刘慧

二审:黄涛

三审:冯兴鲁




编辑:刘慧

点赞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
QQ空间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