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顶端新闻客户端03-04 16:30
#顶端春日创作季#
文:陈宝玲
天才与疯狂的混合体
本书的作者波西格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智商非常高,被列为天才之列。上学时连续跳级,14岁就成为了一名高中生。上大学学的是生物化学专业,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还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但他沮丧地发现,科学并不能完全解答自己的疑惑,他丧失对科学的兴趣。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长期不交作业,多门功课不及格,最后被尼苏达大学开除。被大学开除后他报名参军,并派到韩国。
服完兵役他又回到尼苏达大学,攻读传媒学,完成硕士学业后,他又孤身前往印度,希望通过古老的禅宗解开他的所有疑惑,但他一无所获,他又到回到美国。超负荷的知识储备,不仅没有让他获得自由和解脱,反而让他变得焦虑、疑惑,整天烦躁不安。有一天他被二元对立与二分法搞的疲惫不堪,突然头脑欲裂,一阵天旋地转后,他便倒地呻吟起来,他得上了偏执型精神病,被送到精神病医院。
之后两三年里,在精神病院接受了28次电休克治疗。他回忆起在精神病院的经历,电击前先吃一种能够使人停止呼吸,精神放空的药物。醒来以后,不知今夕何夕,也不知道身在何处。妻子不堪忍受满地鸡毛的日子和他离了婚,儿子交给他抚养。过了一段时间,波西格突然开窍,与其在家闭门造车,倒不如走出去,看看外边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场旅行耗时十七天,回来后他写下了《禅与摩托车修理艺术》
他谈摩托车时,真正想阐述的是两种世界观的冲突
波西格出生时正赶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无论是美国冷战还是经济危机都让中下层民众苦不堪言,由此催生出"亏掉的一代"、"嬉皮士"、"披头士"。他们曾经的生活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享受着生活的富足。他们对工业革命产生了厌倦,对东方的禅经产生兴趣。虽然许多人不懂禅宗,但不妨碍他们对东方神秘主义的信奉。
他们心中的修道,就是打坐,盖一群小木屋,然后志同道合的人住在一起喝酒、聊天和祈祷。也可以娶妻生子,就掀起一种"肖陶扩"成人教育运动。他在书中说:不准备挖掘新的河道,就是想把旧的河道疏通,因为它被腐朽发臭的思想和陈旧的观念堵塞。这本书隐含了二条线,一条是波西格骑着摩托车带着儿子,一路上所见所闻,一条线是波西格假借斐德洛这个人物,他教过大学,去印度学过东方哲学,后来精神出现问题崩溃住院,他与波西格非常相似。
波西格在书中化身斐德洛,我们打算好好欣赏风景时,他就会大煞风景地跳出来,对我们讲难懂的天书,科学与宗教、二分对立,苏格拉底等等。波西格说选择骑摩托车旅行,而不是选择坐汽车、火车或其他的交通工具,因为感受不一样。坐汽车局限于小空间之内,风景很呆板飞过去。骑摩托车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了,车窗玻璃挡不住你的视野,你会感到和大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波西格带上修摩托车工具,自己修摩托车,同行者约翰说应该找专业人员修理。约翰夫妇骑摩托车,就是为了欣赏风景,还花大价钱买了宝马摩托车。约翰夫妇和一些人一样,虽然享受了工业革命的快捷,但他们不想经受修摩托车冷冰冰的过程,波西格把这些人归类为:"浪漫认知型"。至于波西格更喜欢和简洁清晰,严密实用系统打交道的人,将这类人归类于"古典认知型",要把古典和浪漫结合在一起,就像中国的庖丁解牛和日本的工匠精神。
由摩托车引申出来的禅思--良质
禅是一种注重心灵顿悟的宗教哲学,而维修却是一种粗苯的体力活,两者怎么联系在一起呢?波西格解释说:"佛陀或者耶稣坐在电脑和变速器的齿轮旁边修行,就像坐在山顶和莲花坐上一样自在。"也就是说,无论任何事情,即便是修理摩托车这种纯技术性的工作,都有哲学的道理在里面。禅宗里有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第一句是宋代禅师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第二句是《传灯录》中的一句偈语:"挑柴运水无非道,行住坐卧皆是禅。"第三句则是六祖慧能在《坛经》里提出的一个概念:"物我两忘"。
先说第一句:普通人看摩托车看到的是表象,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修理工看摩托车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波西格看摩托车,每家公司,每个年代生产的摩托车都会不一样,甚至能听到它和你对话,就是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的境界。第二句话:即使挑柴担水,走路睡觉都是禅,那摩托车维修艺术就是波西格的参禅之道。至于"物我两忘",和波西格提出的良质有共通之处,所谓"物我两忘"就是通过打坐、冥想等方式,让自己内心放空,从而实现心灵的安静。
他指出,"保持内心平静并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工作的核心……要想具有鉴赏力,了解如何完成高级的工作,体会和工作融为一体的感觉,就要培养内心的宁静……只有内心平静,我们才能觉察到良质的存在。"对于工作的人来说,所做的都是良质的本性,良质是一定存在的,无法通过思考理解它。让内心平静,是工作的重心,克服焦虑和抑郁。以爬山为例,考虑的就是赶快爬到山顶,即使爬上去了,他依然不快乐,因为他把山变成了"此地"。爬山想的是别的东西,山就是此地,感觉不到理想在远方,充分享受爬山的快乐。波西格摩托车与哲学之旅结束后,真正需要维修的车子,其实是我们每个人自己。
波西格通过这次旅行,回归了平凡的家庭与生活,完成了人格和思想的升华,并重建内心的平和和安宁。不妨像他一样,一边享受游荡人间的自由和快乐,一边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只要内心平静,美好的生活就能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