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顶端新闻客户端02-24 09:04
作者:唐山水 于浩洋
俄乌冲突从开始到今天,已经整整三年,双方在战场上还是没分出输赢。在普京上位之后,俄罗斯曾经多次和邻国发动战争,在车臣、格鲁吉亚以及2014年举行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军都是所向披靡。为什么在本次乌克兰战争中步步维艰?在本文中,也许能找到答案。
一:车臣战争:
车臣的面积仅有1万五千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和北京市还小,人口也只有100多万。
虽然地小人少,但车臣之于俄罗斯却非常重要。车臣位于黑海和里海之间,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也是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的必经之路,且地底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车臣人骁勇善战,性格刚烈。如果说俄罗斯人是“战斗民族”,那么车臣人就是“战斗民族中的战斗民族”。
1991年,苏联解体前夕,车臣民族主义再次觉醒,趁着俄罗斯内部动荡,开始寻思独立。当年10月,杜达耶夫出任总统,宣布成立车臣共和国,并组织了六万人的军队。
解体后的俄罗斯对车臣的实际行动相当软弱,不仅承认杜达耶夫的总统地位,还给车臣武装分发武器。但是,车臣人并不满足,双方的摩擦不断。终于在1994年,车臣战争爆发。
刚开始,俄军信心满满,称只需几天就可拿下格罗兹尼(车臣首都)。
结果由于俄罗斯军队准备不充分,指挥混乱,体制僵硬,领导高层权力斗争等问题,导致第一次战争,俄罗斯打了一年,还是无功而返。
俄罗斯还在格罗兹尼巷战中,损失了千余人的摩托车步兵团,最后只有一位军官和10名士兵活着离开。
1995年,俄罗斯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和车臣签下停火协议。
但双方的关系还是磕磕绊绊,终于到了1999年8月9日,就在巴萨耶夫宣布成立“达吉斯坦国家”不久前,他们遇到了克星——俄罗斯新上任的总理普京。
普京接过总理之位后,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车臣问题。
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全权指挥俄罗斯军队,获得指挥权后,普京马上召开紧急会议,先是复盘了第一次车臣战争,然后大体上准备了三项策略:
第一招:攻心为上
中国兵家打仗,讲究一个“师出有名”,这个道理即使放在现在也是很有用的。
车臣虽然一直闹独立,但毕竟和沙俄相爱相杀几百年,在大部分俄罗斯人看来,车臣问题就是内部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理由,必然会引起国内的反战情绪。
于是普京直接将巴萨耶夫为首的武装分子定义为恐怖分子,将车臣行动定义为反恐行动。普京曾在军队中公开表示,”原谅恐怖分子是上帝的事,而我的任务就是送他们去见上帝“
第二招:空袭
苏联虽然解体,但多年经营下来的军工底子还在,当普京获得全权指挥俄罗斯军队的权力后,这个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飞速运转。
数百家俄罗斯战机凌空而起,直接飞往车臣地区,开始对车臣进行大面积的轰炸,同时切断车臣的向外通道,直接关门打狗。
第一波先炸车臣电视塔和通信控制中心,不给车臣武装分子露面的机会。
第二波再炸车臣的弹药库。没了子弹的武器还怎么打仗,这一招相当于釜底抽薪,砍了车臣武装分子大半的战斗力。
第三波炸车臣的石油基地。石油是军备生产的重要物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了石油,车臣武装分子连一颗子弹也造不出,还怎么打仗。
这三次空袭,很大程度上瓦解了巴萨耶夫的武装力量。
第三招:强化地面攻势
在普京接手前,俄罗斯军队贪污腐败问题十分严重。
在2000年的俄罗斯军队统计中,86%的军官家庭生活困难,32%的家庭“入不敷出”。前线的士兵吃不饱,又没钱,哪来汹涌的战意?
普京在总结第一次车臣战争问题之后,开始大肆整顿俄罗斯军中腐败问题,明令禁止贪污,谁敢违纪,统统拉出去枪毙。
不仅如此,普京还提高了士兵们的待遇,提出给全军上下逐年递涨10%工资的主张。
俄罗斯军队士气大涨,这是后期俄国士兵能快速解决车臣战争的重要影响因素。
2000年元旦期间,此时车臣战争已经进入第三阶段,车臣的大部分叛军已经被清理,只有最后的首都格罗兹尼还未功课。
在元旦庆祝会上,普京本想和各将士举杯共饮,他说:按照传统,此刻我们应该高举伏加特庆祝,为短暂的胜利庆祝,祭奠牺牲的战友。但我们现在的战争还没有完全胜利,仍然有许多困难。当这片土地上没有了匪患,彻底平静,我们再举杯共饮如何?
普京沉重有力的语言感染着所有人,众人纷纷放下酒杯,更坚定了要尽快结束战斗的决心。
2000年2月4日,俄军战士将三色旗插在了车臣“总统府”,这场接近十年的车臣战争,终于随着千禧年的到来,而彻底解决。
此战过后,俄罗斯迎来普京的时代。
从后车臣虽然偶有小规模冲突,但都很快就被镇压,车臣被普京彻底打服了,不仅听话,而且很崇拜普京,街道上处处可见普京的照片和画像。
虽然车臣现在还是一个共和国的名义存在,但车臣现任的卡德罗夫总统,是普京一手扶持起来的,车臣和莫斯科的亲密程度,在近百年来算是少有。
二:格鲁吉亚战争
格鲁吉亚战争是在2008年8月8日爆发的,也就是说,跟在我国举办的奥运会是同一天。在当时,俄罗斯还是公认的军事第二强国,格鲁吉亚为什么要跟自己的大国邻居俄罗斯对着干?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争夺南奥塞梯地区。
南奥塞梯地区靠近俄国,但从主权划分上,南奥塞梯属于格鲁吉亚的领土。于是在1992年,南奥塞梯成为一个独立的地区,由俄罗斯派维和部队驻守。
那么,为什么在奥运会这天爆发战争?
在国际上有一个不成文规定,就是奥运会举办期间内,为了体现奥运会这一和平盛会,保障运动员比赛不受其他因素影响,所以国际上倡议不发生战争,并发表倡议书,180个国家都在这份倡议书上签字。
格鲁吉亚虽然在倡议书上签了字,但为了收复统一南奥塞梯,打倒南奥塞梯的叛军政府,于是在这一天发动了战争。由于事发突然,全世界的关注目光都在中国北京奥运开幕式的表演上,加上格鲁吉亚从美国北约盟友那里获得了大量先进武器和军事训练,格鲁吉亚发动闪电式攻击。只用20个小时,就把南奥塞梯三分之二的领土攻占了,并且占领了南奥塞梯的首都。
对此,俄罗斯可能没有想到,因为这天,普京也来到了北京,参加奥运会开幕式。
但是俄方反应很快,而且很果断。当时驻守这边区域的是俄罗斯第58集团军,下午四点左右装甲车进入南奥塞梯首都,到了六点左右准备集结完毕。用差不多2个小时,对格鲁吉亚政府军队进行了合围。
由于双方实力过于悬殊,在俄罗斯动手的那一刻,格鲁吉亚就输了。格鲁吉亚以为的战争是,政府军收复南奥塞梯,战斗区域最多限制在南奥塞梯区域,然后形成跟俄罗斯军队对峙局面,自己有北约和美国撑腰,然后俄罗斯不扩大战争。格鲁吉亚总统在首都,面对海外记者采访,自信满满。结果一回头自己的总统府被俄罗斯炸了。格鲁吉亚战争一开始就没有制空权,也没做好全面战争准备。而随着战争进行,不到一天的时间,格鲁吉亚就被俄罗斯占领一半,而负责进攻的政府军也被俄罗斯包围。俄罗斯提出放下武器才能走,格鲁吉亚的政府军自此解散,俄罗斯这一战,把格鲁吉亚的军事物资全部收缴,查封运走。
战争从2008年8月8日,8月13号停火,直到8月18日俄罗斯撤军。真正打也就是5天时间,剩下的时间就是俄罗斯查封并没收格鲁吉亚军事物资。2014年3月,俄罗斯空降兵神兵天将克里米亚,采取军事行动,驱逐了乌克兰军队,兵不血刃占领了克里米亚,进而将克里米亚纳入俄罗斯版图。
三:克里米亚战争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是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少见的公然吞并邻国国土的事件,此举震惊了世界,也是此次俄乌战争的导火索。战斗民族名不虚传。
克里米亚的首都是辛菲罗波尔,面积26,100平方公里,人口250万,东部是刻赤半岛,与大陆隔刻赤海峡相望。2从整个地图来看,克里米亚半岛更像是欧洲大陆伸向黑海的一只臂膀,它这只手紧紧地扼住了亚述海的咽喉。
虽然黑海沿岸有6个国家,但是只有克里米亚半岛塞瓦斯托波尔地形隐蔽,避风条件好,是天然优良的深水不冻港,也是黑海最好的港口。
对于俄罗斯来说,克里米亚战略地位太重要了。我在前面也说过,对于俄这个国家来说,任何地方的战略位置都很重要。就像有些贪官,贪多少钱,有多少女人也不会满足一样。
在历史上,关于克里米亚的归属,一直是俄乌两国争议的焦点,并且多次为此大打出手。俄罗斯不是英法那样的殖民者,他们占领一块领土后,对当地人是要尽量驱逐干净的,克里米亚人很了解这些,因此经常对俄的入侵,进行殊死反抗。因为篇幅原因,此文不再赘述。
1991年苏联解体时,克里米亚以自治共和国的身份加入乌克兰,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因此在2014年,俄方要侵占克里米亚,可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然而在当时,俄罗斯为什么能兵不血刃、不费一弹占领克里米亚?这其中有大概有三个原因:
1:乌克兰政局动荡,政府无力回天。
当时,乌克兰国内分为两大派,亲西方和亲俄派;亲俄派主要由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的俄罗斯人组成,亲西方派则大多是乌克兰人。
2004年2月初,亲俄的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提出要恢复2004年宪法,扩大总统权力,遭到议会否决,由此引起的暴力事件愈发激烈,被迫同意提前举行总统大选。
结果反对派得寸进尺,乌克兰局势一发不可收,亚努科维奇被罢免,逃往俄罗斯。总统被罢免后,亚努科维奇的支持者不干了,纷纷走上街头。
无论如何,乌克兰社会分裂,政局动荡,国家乱成一锅粥。
2:经济条件恶化,人心思变
乌克兰的乱局让中央政府焦头烂额,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给了普京肢解乌克兰的机会。
经济形势恶化,居民离心如果克里米亚经济形势好,日子过得比俄罗斯好,即使是俄罗斯人也未必都支持独立。问题是,当时的乌克兰可谓是一贫如洗。
克里米亚在苏联没有解体之前,支柱行业是军工产业、旅游业和农业,是前苏联的军工造船基地。据统计,克里米亚人过去有三分之一从事军工造船行业。
苏联解体以后,兵工厂没有了订单,生产萎缩,相关企业陷入困境,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新的经济关系还在磨合,克里米亚经济也遭受重创。1994年,克里米亚的工业生产下降27%。1995年1、2月,工业生产下降30.1%,超过了乌克兰全国下降水平14.1%,岛内有76.2%的工业矿业减产。
经济不景气,遭殃的是人民,克里米亚百姓生活水平一落千丈。
3
在这个背景下,当地俄罗斯人离心倾向更加严重。而且我在原来的文章中也提到过,当时乌军战斗力很差,军队腐败涣散,士兵不守军纪是常态,醉酒开枪打死队友更不算新闻。在这种情况下,俄方能迅速占领克里米亚地区,也就不足为怪了。
那么,在车臣、格鲁吉亚、克里米亚这三次战争中大获全胜的俄军,为什么在这次俄乌战争中处处碰壁,显得很拉垮?限于篇幅,我大概总结一下,有四大原因:
1:骄兵必败
因为此前屡战屡胜,俄军在开战之初,明显没有把乌军放到眼里,真以为去乌克兰就是进行一场军事演习。在遇到乌军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后,又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战术混乱,士气低落。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打胜仗呢?
2:腐败严重
在前面文章中提到过,在战争爆发之前,俄方为了收买乌军将领,投入了几十亿美金。没想到这些钱大都被他们情报处的人自己贪污了。在这种情况下,俄军方以为乌军高层已被收买,搞了个大乌龙。而且根据媒体报道,普京身边人的子女大都在国外生活,俄军内部应该没少出现腐败现象。肯定有士兵这样想:凭什么你们都那么有钱,让老子给你们卖命?因此,在这次俄乌战争中,俄军的士气低落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俄军的战斗力自然要大打折扣。
3:乌军有所准备
波兰副总理波兰副总理雅罗斯瓦夫·戈文在接受华沙媒体《Gazeta》采访时曾经说过:跟俄罗斯做邻居是最大的不幸,想必乌克兰对此体会很深。特别是在2014年吃过一次大亏后,乌方对军队做了大幅度改革,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一仗早晚都要打。因为有备无患,所以乌军在战场上才有杰出的表现。
4:文明必将战胜野蛮
当然,无论怎么说,乌军和俄军的实力差距还是很大的如果没有列强的支持,乌军基本不可能战胜俄军。但这次俄方公认入侵乌克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反感,因此美英德法等世界强国纷纷支援乌克兰。乌克兰有了先进的武器,发达的信息网络,才有了和俄军一决高下的信心和决心。即便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或不再无条件支持乌克兰,也无法改变战争的结果。这也说明,在人类已经进入高度文明的今天,仅仅靠武力就想征服别的独立国家的行为,是行不通的。
无论如何,希望战争早点结束,世界永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