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计算机算出人类灭绝时间?别慌,先看清这背后的科学与警示

顶端新闻客户端02-22 10:47

近日,一则“科学家用超级计算机测算人类灭绝时间”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科学家在《自然地球科学》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约2.5亿年后,人类或许将面临灭绝危机。彼时,地球大陆将再次聚拢,形成“终极盘古大陆”,全球气候陷入极端高温与高湿度的困境,人类和众多物种会因无法有效散热而难以生存。

从科学研究的底层逻辑来看,这一预测并非凭空臆想,而是基于地球板块运动、大气化学、太阳辐射变化等多学科交叉知识。地球的板块处于持续运动状态,地质历史时期曾形成盘古大陆,如今科学家依据板块运动规律推测,约2.5亿年后会再次形成“终极盘古大陆”。随着大陆板块汇聚,地质活动将异常活跃,大量火山爆发,向大气中释放巨量二氧化碳。与此同时,太阳在漫长的时间进程中,辐射强度会逐渐增强,这两大因素共同作用,致使地球气温急剧攀升,气候趋向极端。根据模拟结果,届时大部分陆地平均温度将超过40℃,且空气湿度极高,在这种环境下,依赖汗液蒸发散热的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生理机能将面临严峻挑战,生存几率大幅降低。

尽管这一预测描绘出一幅遥远未来的末世景象,但我们无需过度恐慌。2.5亿年是一个超乎想象的漫长时间跨度,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不过数千年,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科技发展与人类进化充满无限可能。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畅想,未来人类或许能凭借先进的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将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收集并储存于地下,从而有效缓解温室效应。CCS技术目前已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项目,随着技术成熟与成本降低,未来有望大规模应用。此外,人工光合作用技术也在科研领域取得进展,通过模拟植物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与碳水化合物,既能减少二氧化碳,又能产生能源,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新思路。

在能源领域,核聚变能源一直被视为解决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的终极方案。核聚变反应以氢的同位素氘和氚为燃料,原料丰富且几乎不产生温室气体和核废料。尽管目前核聚变技术仍处于实验阶段,距离商业应用还有一定距离,但各国科研团队持续投入,若未来实现突破,人类将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从根本上改变能源结构,减少因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而延缓甚至扭转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地球的演化进程充满不确定性,诸多突发地质事件可能改变预测走向。小行星撞击地球曾导致恐龙灭绝,改变地球生态格局;超级火山爆发会释放大量火山灰与气溶胶,遮蔽太阳辐射,使地球进入短暂“冰河期”。这些事件虽难以预测,但可能打破现有环境发展趋势,重塑地球气候与生态系统。

这一研究的最大价值在于对当下的警示。尽管预测指向遥远未来,但反映出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力。如今,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已引发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科学家预测中未来的极端高温、高湿度环境,与当下气候变化有相似之处,只是程度更为严重。这警示我们,当下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对环境的破坏,正将地球推向危险边缘。若不及时采取行动,未来人类将面临难以承受的环境灾难。面对这样的研究成果,我们既要对科学探索保持敬畏,尊重科学家对地球未来的大胆预测与严谨研究;又要保持理性,不被恐慌情绪左右。把对遥远未来的担忧转化为当下行动的动力,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清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让地球在未来漫长岁月里保持宜居,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点赞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
QQ空间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