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路视听02-03 20:02
丝路视听(新疆新闻联播):节日期间,各地的博物馆、文化馆成为热门打卡地,人们在这里品味传统文化、畅享文化年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被誉为“小龙”,是龙图腾的原型之一。蛇形文物在新疆一些博物馆就有馆藏。吐鲁番博物馆的伏羲女娲图形象生动,不仅是中原文化在西域传承的重要物证,也展现了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在吐鲁番交融荟萃。和田地区博物馆馆藏的宋代十二生肖铜镜,内外区均以放射状直线分为12区,内区以顺时针书写十二地支,外区装饰是与内区文字相对应的生肖图案,其中“巳”对应的是一条蛇的形象。
和田地区博物馆讲解工作负责人 阿丽亚·莫合塔尔:生肖蛇是智慧、灵活与神秘的化身。我们也希望大家能通过观看一些蛇元素的文物,了解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象和蕴意,在博物馆里感受蛇年年味。
乌鲁木齐市博物馆馆藏的明代蛇形铜蜡台,高11厘米、宽19厘米,蛇形蜡台仿佛一团祥云缭绕,寓意着吉祥美好。
乌鲁木齐市民 潘会:这个蛇的造型非常灵动,活灵活现,让人非常惊叹,古人的智慧是非常超前,让我们后辈非常敬佩。
喀什地区博物馆馆藏的一件清代蟒纹缎长袍,蟒袍上的龙纹均为四爪龙纹,长袍上有八条蟒,整体色泽鲜艳,保存较好。
喀什博物馆讲解员 海日古丽·斯迪克:这件文物具有浓郁的西域民族风格,而蟒纹却是中央王朝赏赐时所使用的高级别纹样。这不仅反映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紧密联系,也折射出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的管辖方式。
各地还纷纷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在伊犁州博物馆,孩子们根据样本,经过耐心的创作,一张张独具特色的京剧脸谱在他们笔下应运而生,近距离体验了京剧的脸谱文化。在额敏县博物馆,剪纸迎春、墨香春联、漆扇纳福吸引了很多人的参与,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新和县博物馆,孩子们跟着工作人员的示范,一把剪刀、一张红纸,翻折裁剪,窗花跃然纸上。
新和县小朋友 马漌萱:学会了如何剪出漂亮的图案,让我亲身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绒花,这一古老而美丽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源于秦朝,历经千年仍盛行于世。哈密市图书馆里,孩子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制作完成了一串串绒花鞭炮。
哈密市图书馆办公室主任 赵维芯:了解我们春节的一些习俗,提升我们各位读者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书香年味两相宜。在乌鲁木齐,新华国际图书城打造全景沉浸式阅读场景,配备了全景沉浸三折幕、VR观影舱椅、全息交互眼镜等设施,为读者带来了丰富多样的体验。
乌鲁木齐市小朋友 王博:看到了星辰大海,我抓了小鱼、水母,感觉抓的时候就像我真实的手在抓一样。
编辑:谢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