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奶冻eggcustard”×,“鸡蛋羹jidangeng”√|青年说

荔枝新闻客户端01-20 18:14

谁能想到,大批美国用户涌入小红书后,他们交上的第一份中国菜“作业”竟然是鸡蛋羹!

鸡蛋羹火起来这件事,源于一位博主发布的鸡蛋羹教学视频,500万人围观了该作品,外国网友更是纷纷学做鸡蛋羹,在小红书平台发帖“交作业”,网友们纷纷留言自己做鸡蛋羹竟然不如外国人

(截图来自于社交网络,下同)

“请问了美国人是有什么蒸水蛋天赋点吗?”

“为什么外国人做这个都能成功而我每次都只能做成蜂窝煤。”

这种交流为文化传播开辟了新路径而鸡蛋羹这道“易上手”的家常菜也成了中外美食文化交流的先锋。凭借布丁般质地细腻、入口即化的口感鸡蛋羹迅速俘获了外国人的味蕾。

从玩猫税梗、中美对账,发展到世界各地的人都投入到充满趣味性的中国文化实践游戏中去,外国人发现中国文化的“好”,感受这种“好”究竟在哪。“鸡蛋羹模仿秀”生发出情感共鸣,真正的文化认同由此诞生。

但这场“原住民”和“移民”的跨文化互动也产生了一些分歧,引发了我们的更多思考。比如是否应该为鸡蛋羹专门设置一个新的英语单词,亦或是保留使用拼音?在一条帖子投票下,支持沿用拼音的网友占66%。此外,一些外国人将鸡蛋羹直译为“eggcustard”,有网友为依据该单词鸡蛋羹起了一个“洋气”的新名字——“蛋奶冻”。这个叫法逐渐流行开来,随后也遭到很多网友的反对,认为有必要用中国名字介绍中国菜。

事实上,“鸡蛋羹jidangeng”命名问题的坚持绝不是小题大做。何为“羹”?从烹饪方式来讲,主要是指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浓汁状的食品。以“羹”为例,中国美食承载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尚书・说命下》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这是殷高宗武丁对傅说讲的话。大意为,若要像调制好羹汤一样治国理政,你傅说就如同盐和梅子一般关键,这是我们老祖宗在“调和”方面的大智慧。

因此,外国人学习制作鸡蛋羹,也是深入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烹饪技巧、食材运用以及饮食观念的过程。中国的饮食文化喜欢以“辅料食材名+做法+主料食材名”形式对菜命名,“羹”“炖”“蒸”,这些都是中餐独有的烹饪方式,在其他的烹饪体系很难找到可以直接对应的词。即使一部分主料和辅料的名字可以用英文直译,但烹饪方式最好沿用拼音以表其深刻内涵。

不仅如此,坚持“jidangeng”更是坚持文化主体性。文化主体性意指在文化层面上彰显当代中国作为主体的特殊性质。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尊重对方的文化主体性,则是友爱与善意的体现。大批外国友人怀揣着对中国文化的热忱,开始大规模学习中文,只为读懂我们的文字。很多用英文交流的外国人,会贴心地在内容下方附上一段中文翻译,已然成为新型网络社交礼仪。就像最近很多外国友人给“李华”写回信,不少人看到后表示自己百感交集、热泪盈眶。这一刻,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个彼此尊重、相互拥抱的契机,我们交流有内容质量。

此时此刻,说着中文、英文、西班牙语、芬兰语……的人聚在一起,讨论怎么做好一道中国菜。爱和善意,是我们共同的母语,跨越国界与地域,连接起一颗颗热忱的心 。(梁蔡航 南京师范大学)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



点赞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
QQ空间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