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报道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吐鲁番:田间长出新质生产力

丝路视听2024-11-11 18:45

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日照充足,却干燥少雨,年平均降水量远远低于蒸发量,如何用好这独特的水土光热条件,让田间长出新质生产力,让更多的特色农产品像葡萄一样“出圈”呢?走进吐鲁番市高昌区恰特喀勒乡曙光村,今年新建的“鱼草共生”产业示范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一个个养鱼池内,两个月前投放的鲈鱼苗现在1条就长到了200多克。

鱼跃草丰


和鱼池相邻的地方有片种植区,绿油油的牧草,“喝”的全都是鱼池里的水。


养鱼和牧草种植搭配,这样的“CP”主打的就是一个“循环利用”。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高效农业,当地于今年6月建起了这个现代化生态设施农业“鱼草共生”产业示范区。虽然占地面积只有40亩,但标准化鱼池就有23个,而依托鱼池水循环系统淋养牧草,每7天就可产出鲜草。妥妥的水产养殖与牧草种植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吐鲁番市高昌区恰特喀勒乡党委书记李纲:“因为养鱼的水它含有很多养分,这个草吸收了养分长出来以后,它又可以把养鱼的水里面的一些杂质过滤掉,完了后通过我们的净化系统,净化完以后又来养鱼,这是个循环的系统,我们水始终是在循环中,所以它节水率是达到60%。”

“鱼草共生”产业示范区的建成,既满足了鱼类养殖,又可解决牧草浇水的问题。现在鲈鱼的市场价格是每公斤50元左右,这样养鱼的纯利润大概每年在100万元左右,而相对于养鱼的收益,牧草的收益更高,预计可实现年产值900万元左右,为吐鲁番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一套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已经形成,鱼肥水——草净水——水养鱼——草喂牛,不仅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开创了一种现代化生态设施农业新模式。



吐鲁番市高昌区恰特喀勒乡曙光村第一书记钱春风:“以科技创新来发展咱们现代的农业,从传统农业一下子到现代的农业,接触的科技创新、科技的力量,这种震撼还是比较强烈的,给我们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收到了很多的实惠。”

“养鱼不换水、种草不施肥、资源循环用”,“鱼草共生”产业示范区节水率高达60%以上,还打破了传统种养业的界限,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丰收。

小蘑菇 大产业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吐鲁番向创新要生产力,向科技要发展动力。这不,咱们吃的蘑菇,在科技加持下,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智慧、省力,还高产。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消费第一大国,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发展食用菌产业前景广阔。在吐鲁番,当地通过制造菌棒、培养菌种、自动化制包等方法培育平菇,从拌料、制包、灭菌、接种,到培养、出菇、包装,全流程实现了“智能化”,让蘑菇种植也能实现工业化生产。


新疆九牧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森虎:“现在每天8吨。大部分销往乌鲁木齐,市场需求量太大了,现在乌鲁木齐我们调研过市场的需求量,每天是在50到60吨左右。”

鱼跃草丰、小蘑菇种出大产业,在吐鲁番,农业与新质生产力碰撞出高质量发展的“火花”,让农业生产更加高质高效。也正是靠着这种有益探索,吐鲁番市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疆首个全国绿色食品高质高效试点地区。未来,农业继续朝着高质量、高效益的方向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也会带动更多农民增收有方。



编辑:吾英

点赞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
QQ空间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