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新疆——我音乐创作永恒的主题

丝路视听2024-11-01 17:10

第一期:刀郎与新疆的初遇

00:00


主持人:2024年9月21号,“山歌响起的地方·刀郎2024巡回演唱会”在成都唱响,一首首经典老歌接踵而至,每一首歌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观众心中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人们不由自主地跟着轻声附和,随后,声音逐渐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整个场馆内回荡着万人大合唱的震撼之声。随着音乐的起伏,有人闭目沉醉,有人轻声啜泣,而观众们的泪水也登上了热搜话题。

【“初次欣赏刀郎还是青葱学生,不料再听已是人到中年,有了家庭的我。”

“能让老年人、中年人、年轻人三代听众,都感动到泪水涟涟,刀郎的感染力确实非同凡响。”

“当年听到‘停在八楼的二路汽车’很疑惑,想着这辈子一定要去新疆亲眼看看,去年这个愿望就实现了,如今再听《2002年的第一场雪》,更有画面感了”】

主持人:多年来,新疆深厚的音乐底蕴和民俗文化让刀郎的创作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刀郎曾表示,他在新疆找到了音乐的灵魂和生活的方向。

刀郎新疆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一定会回去的,我们可能会把收官放在新疆

主持人:请欣赏音乐专题,《刀郎:新疆——我音乐创作永恒的主题》第一期,《刀郎与新疆的初遇》。

【音乐过渡】

主持人:刀郎,原名罗林,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人。从小喜爱唱歌的他,曾在内江、成都和海南组过乐队。1996年,刀郎随妻子朱梅来到新疆生活,从此每天沉浸在新疆民间音乐浓厚的氛围里,并作为一名键盘手和幕后创作者,成立了音乐工作室,彼时的他并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歌手,直到2000年,刀郎当时的朋友、时任武警兵团指挥部政治部文工团乐队指挥的石明,准备策划编排一台歌舞剧《艾特莱斯情思》。

石明“《艾特莱斯情思》就讲一个部队的地方的维吾尔(族)姑娘渴望当兵,最后怎么就当了兵了(的故事),用艾特莱斯的服装变化最后变成一个军人的舞蹈作品,编的过程中需要音乐,用《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旋律来做它的架构,但是它有个遗憾就是它收尾部分,没有抓住人,需要把最后这几句唱一下,当时我们就找了三四个歌手来录,但都感觉不好,第二天,他(刀郎)给我打电话,说‘我自己录了一版’,结果我一听,非常好。因为《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最早我们听到的是关牧村的美声版,而且节奏速度很轻快,但是我们这一版不一样,速度放的很慢,他(刀郎)的声音有特点比较沙哑,放的很低,唱了八句,这个舞蹈就结束了,最后这个作品获得了全国武警部队文艺汇演的一等奖。”

主持人:这是刀郎从键盘手走向歌手录制的第一首歌。从此,他成为集弹、写、唱于一身的音乐人。那时的刀郎有着极高的创作热情,他把家安在了在乌鲁木齐市友好路西侧的宏运大厦13楼。站在窗前眺望远方,刀郎能看到友好路上的车水马龙,在车流里最显眼的,是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2002年,乌鲁木齐的雪,来得格外的晚,直到11月30号这天,才终于洋洋洒洒地落下。

刀郎雪一下,我们就出来,我从工作室,刚好那天下班,出来的时候那个雪其实已经很厚了,就铺的很白了,刚好那个二路车站,有很多学生,在雪地里面,看到那个场景,正好那时候旁边就有人在说,2002年的第一场雪,我当时一下特别触动,我就往回跑,我就跑回工作室,直接就写,连写带录,很短的时间

【歌曲 2002年的第一场雪】

主持人:2004年,刀郎推出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专辑发行不到一周,就红遍了大江南北。歌曲中使用的新疆民族乐器弹布尔,不仅增添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还与刀郎独特的嗓音和深情的歌词相得益彰。现任新疆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新疆流行音乐协会会长的石明认为,刀郎对新疆乐器的巧妙运用,得益于他早年在新疆天山南北生活采风的经历。

石明“新疆采风有个特点,就是真能采到东西,只要找到一个原生态的非遗传承人、民间老艺人,到人家家里,人家毫无保留。记得那时我们到喀什去采风,一个老艺人特别有仪式感,他会换上自己的行头,弹的乐器叫刀郎热瓦普,大家听得就很震撼。因为好多(音乐)像是十二木卡姆这些,传唱了一千年两千年左右,它的能量很大,当时我们还录音了。”

主持人:返回乌鲁木齐后,刀郎连续3个月泡在图书馆,阅读了大量的新疆民间故事和传说,后来便创作了《喀什噶尔胡杨》

【歌曲 喀什噶尔胡杨】

主持人:在刀郎的音乐血液里,新疆一直是一曲永远奔腾的回响。他认为,音乐应该来自民间,最终回到民间。于是便开始收集大量新疆民歌素材,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了最原始的养分。

刀郎去了新疆之后,你听到弹布尔的声音、艾捷克出来的声音、胡西塔尔的声音,你知道他们的区别,你听到了像十二木卡姆里面悠扬的婉转的巴亚特,辉煌的拉克,热情的麦西莱普,激情高亢的刀郎,它给你的震撼,有点像伊尔羌河的河水,把你整个心冲刷一遍,可以说是心灵上的洗礼的过程,让你慢慢的沉淀下来,安静下来,你会知道,这可能才是你心里最想要的声音。

主持人:抓住民间音乐的“根”,依托西北气质的“魂”,刀郎创造出自己音乐的“韵”,在经典民歌《新疆好》中,他将传统的新疆民族乐器与现代电声乐器吉他、贝斯、架子鼓等融合嫁接,让代代传唱的民歌,展现出新的生命力。

【歌曲:新疆好】

石明“乐器上像《2002年的第一场雪》前面他(刀郎)用了一段弹布尔,《喀什噶尔胡杨》前面用了艾捷克,还有些歌用萨塔尔、手鼓等新疆乐器来表达,但是旋律上,他(刀郎)不是(只)写给新疆人的,他(刀郎)是写给全国人民的,他(刀郎)当时就知道新疆歌曲应该如何让外面听见。”

主持人:感谢您收听广播音乐专题节目《刀郎:新疆——我音乐创作永恒的主题》,下期见。




编辑:阿衣去来克

点赞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
QQ空间
举报